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相士 (第1/2页)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有位叫登照的僧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是花山天皇时期的人物,算起来,他和安倍晴明生活在同一时代。

        传说他是一位相士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相士,即看相之人,根据人的骨相、面相卜算命运前程。

        鉴于僧人和看相之人——即相士——这两种身份并不矛盾,就权当他兼有这两种身份吧。

        登照的相术十分灵验。通过观人相貌、聆音辨声、察其举止,便可知富贵寿夭、官爵禄位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料事如神,从未失算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登照的禅房前,时常聚集着慕名前来求卜问相的京中僧俗男女。

        某日登照出门办事,途经朱雀门,望见许多人在城门下歇息。

        上及老人,下至稚子,有男有女。旅人、僧人、放牛童……男女老少、形形色色的人们聚在城门下,或坐或立,或横卧于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时值盛夏,烈日当空,唯有城门下尚余一席阴凉之地,因而众人聚在此处遮阳避暑。

        碌碌众生借荫门下,只求缓口气,偷得半日闲。而登照身为佛门子弟,深知佛家诸行无常的真谛,不由得心生悲悯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单单是人,这世间芸芸众生,无时不在生灭。谁也不知下一刻会遭遇何事而殒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想着,走在京城中,登照经常在迎面走来的行人脸上看到死相。有时不看相貌,仅凭声音或所持之物,也能感知到那人命不久矣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时,登照也察觉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朱雀门下的百姓,个个面露死相。不是一两个,登照又端详一圈,那里的所有人确实都面带死相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太不寻常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不久后有贼人行凶,或是有人突发疾患,抑或是有人摔倒磕破脑袋死去,那么面露死相的也应该只有个别人而已。然而,门下之人竟无一不面带死相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只有一个可能性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城门即将坍塌,众人将会被压死在城门下。除此之外,他实在想不出其他原因能让他们同时罹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看,城门将倾,汝皆将命殒门下,速速离去!”

        城门快要倒了,大家都会被压死,赶快逃开!

        门下之人一听登照那气势汹汹的喊话,惊得从门下蜂拥而出。但也有人将登照的话当耳旁风,置之不理。

        登照在一旁,远远地看着。那些跑出来的人,跑开一段距离后回头看去,只见一瞬间,朱雀门竟毫无预兆地轰然坍塌,留在门下之人尽数被压在底下,失了性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那些逃出来的人,脸上的死相都消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事之后,城中人人称赞:“登照大人的相术果真名不虚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登照的禅房,位于一条大路附近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春天里一个静谧的雨夜。

        春雨润物无声。雨细过丝线,胜过细针,柔柔地飘落到地面,如同纱雾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雨悄无声息地拂过土地、地上的岩石和冒芽儿的青草。不知不觉间,松枝尖、野萱草的叶梢被打湿了,在蒙蒙烟雨中,凝起莹莹水珠。

        夜至深更,登照正欲熄灯就寝时,听到笛音传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位吹笛人,从禅房外的大路上走过。

        笛音如此优美,又如此缥缈。登照侧耳聆听着,忽然起身唤来弟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虽不知这吹笛路过者是何人,但从笛音中可以听出他寿数将尽,你前去告诉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吹笛人即将性命不保,必须提醒他,登照心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去把那位吹笛人请进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弟子应声向外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就在两人对话间,笛声已渐渐远去,吹笛人不知去往了何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弟子急匆匆地跑到大路上时,已听不见笛声,那吹笛人的身影也隐没在夜色中,无处可寻。

        登照躺在床榻上,心中仍挂念着笛子的主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会遭遇何事呢?恐怕活不到明早啊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翌日清晨,雨停了。登照做早课时,再次听见笛声从门外的一条大路传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细细辨听,吹笛者正是昨夜路过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此时的笛声中,已不见昨夜的死相。

        究竟发生了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登照停下早课,说道:“这吹笛的行人,果真是昨夜那位。着实奇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听来确是昨夜的那位吹笛人,不知您口中的奇怪是指……”弟子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罢了,先把那位吹笛人请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弟子闻言走到院外,不多时,领进来一名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从那人腰际佩带之物,以及装束打扮来看,像是一名武士。而他仪表堂堂,气度不凡,想来是位身份尊贵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昨夜,施主是否吹着笛路过此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确实经过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时你的笛声中透出阳寿将尽之音,贫僧本想据实相告,然而弟子出门寻找时,施主已走得不见了踪影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这样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但今日一听施主的笛音,已完全没有死相。敢问施主,昨晚做了何等功德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,我昨晚并未做过什么功德之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,究竟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昨晚,我去川崎参加一场宣讲普贤经的法会,伴着偈颂吹了一夜笛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,就是缘于此处。施主在法会上吹了一夜笛子,积下了功德,同普贤菩萨结得佛缘,因此得以延年益寿。”登照说着,双手合十,向吹笛人礼拜,“真是万幸、万幸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大约又过了三日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天,登照前往宫中,去朝堂院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处理完公务,在归途中走过朱雀门时,身后传来唤他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登照大人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登照转过身,眼前站着一名男子,身着一袭白色狩衣。他目光明澈,唇色如女子般殷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下是阴阳寮的安倍晴明。”男子报上名号。

        登照知道此人,但从未见过。不,倒也远远望见过数次,只是这还是两人第一次打照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啊,晴明大人,久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下才是久闻大人之名,如雷贯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约五年前,大人预知这朱雀门即将倾倒,救下了在门下歇息之人的性命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不,仍有几人被压死了,是贫僧思虑不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登照心中疑惑,不知晴明为何突然和自己搭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人生在世,不知在何时、因何事就会化作尘土。晴明我也不例外……”晴明抬头望着朱雀门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确实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……”晴明从朱雀门收回视线,再次看向登照,“在下是听闻大人今日进宫,才特地在此处等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知所为何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约三天前,是否有一位吹笛人经过您的禅房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,印象颇深。”登照颔首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对晴明说了那晚,以及翌日早晨发生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您为何问及此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实不相瞒,那位吹笛人是同在下相交甚深的友人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敢问是哪位大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三位,源博雅大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话语中,晴明称呼博雅为“大人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原来是那位吹笛名手啊,难怪能吹出那样美妙的音色。晴明大人是特地来告知我此事的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是,接下来才是正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洗耳恭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昨晚,博雅大人与我在敝府对酌了几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适逢庭院中桃花初绽,便邀博雅大人光临敝府,把盏赏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然后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饮酒交谈时,我察觉到了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博雅大人好似曾被某物附身,不,应该说是被诅咒过。那邪物一度附着在他身上,但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