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一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    那一年春天,牛若消失在京都的大路上。他爬上鞍马山,硬被送进禅林坊当稚儿。这是跟平家的约定。他很快就会被剃掉头发,成为僧侣,自血肉之躯的人类世界除籍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在洛北的山中过了一年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年,在京都,平家的权势高涨到极点,甚至平家的平大纳言时忠还骄傲的表示: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是平家的人,就不是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门权贵的骄纵及奢豪无度,是过去的日本历史中没有的。因为,过去从来没有任何势力像平家一样,以这么强的姿态统一日本。

        平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品尝到权势的滋味,且沉迷其中者,甚至以后也没有人像他们那么沉迷。平家之后,出现过源氏、足利氏、织田氏、丰臣氏、德川氏等统一者,可是,他们全看到平家的前车之监,而产生强烈的自制心。

        京都出现了一群秃发少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有没有人讲平家的坏话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在京都的大街小巷边走边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若有人讲平家一门的坏话,绝不饶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正是平家设立的警察队,专抓讲平家坏话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群秃发少年约有三百多人,留着一头剪齐的河童式短发,穿着红色的直垂,一看就知道是探听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秃发来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到这句话,大家就赶紧闭嘴逃进屋内。要是谁讲坏话被听到,秃发们就会闯进那户人家中吵闹,捣毁家具,并抓住说坏话的人,送往六波罗役所。

        秃发们可以自由出入皇亲贵族的家门,随意走动,甚至还会出现在公卿的重要会议上。普天之下,他们谁都不怕。

        创设秃发少年警察队,正是平家天真的沉醉于权势的表现吧!

        只有一个男人不怕秃发队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个来路不明的僧侣,被称为“四条圣人”。有人说,他是隐居避世的源氏武者鎌田正近乔装而成。他号称有信徒三千多人,可是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。

        跟从义朝的士兵很多,以鎌田次郎正清为首。

        《保元物语》中如此记载着。鎌田正清的儿子就是正近。由于是源氏最强的跟从者,正清甚至还获得兵卫尉的官职。可是,在前几年的平治之乱中,源氏溃败,首领义朝在逃难途中,被尾张的长田庄司谋杀身亡,跟从者正清也被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正清的儿子还活着。他在京都巷战中被打败时,由于跟同伴失散,没有逃往东国,而躲在洛北大原的寺院“来迎院”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男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来迎院的僧侣们起了一阵骚动,但不是惊异于来了一个落难武者,而是惊异于正近的长相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真像阿弥陀如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原因在此。在浓眉的东国人中,正近是难得一见的细眉圆脸,两眉间甚至有颗痣,看来像佛像眉间发光的宝石。这张脸救了正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真高兴你来这里,”僧侣们说:“也许这是某种法缘,快点出家为僧,脱掉盔甲吧!我赶紧去拿剃刀,你当了僧侣,也可以躲避平家的耳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就来到他身边,帮他剃了头,披上黑色衣服。正近无奈地顺从他们的建议,更名为“正门房”,在洛北的盆地中成为一名念佛僧。

        附带一提,来迎院的僧侣跟叡山等官立寺院不同,他们信奉新派教义——融通念佛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创这一派的,是出生于尾张知多郡富田一位叫良忍的僧侣,他本来在叡山修行,后来下山开创新宗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所谓念佛,就是要彼此融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良忍独创的说法,亦即一个人念佛,足以拯救全人类;全人类念佛,足以拯救一个人。也就是说——

        一人即一切人,一切人即一人。一行即一切行,一切行即一行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很不可思议,但这种印度式辩证法般的理论,本来《华严经》里就有。良忍就是从此经中悟出这种理论,加以活用,应用在念佛修行上,想出一种跟以前完全不同的“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,不论贵族或平民,每天都一心一意想着:

        “要信仰甚么教义,死后才能前往极乐世界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良忍的融通念佛就大大流行起来。良忍更想出新的传教方式:他制作了一本“念佛者名册”,告诉众人:

        “凡记载在这名册上的名字,极乐世界的主人阿弥陀如来都会看到。如此一来,就确定能够往生于极乐世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带著名册四处游走,连当时的上皇鸟羽院都曾请他到皇宫里,把自己的名字登录在名册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这么流行的教义,在良忍死后四十年就开始衰退——不!应该说已经衰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