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(第2/2页)
还必须忍耐下去吗?
“父亲,您觉得如何?”仲纲追问。
其实赖政也很生气。可是如果反抗,在平家底下忍受这二十几年,不就全部付诸流水了吗?
“让我想想看!”赖政说。
以隐居僧侣打扮潜入京都的新宫十郎行家,就在这个时候,来到堀河的源氏馆拜访源三位赖政。
“我根本不认识你。”
一开始,赖政怀疑来客的身分。有旁系的源氏血亲被流放到熊野新宫附近是很久以前的事,他已经不复记忆了。
“在保元之乱中死去的为义,共有四十个孩子。连他本人都很难记清楚孩子的容貌或年纪,更何况是外人?”
为了以防万一,行家打开写有源氏氏族的名簿,其中果然有他的名字。
“让他进来。”
赖政下令召见他。在最里面的房间里,这个来自流放地的逃亡者,与老人面对面静静坐着。
(个性似乎很轻率。)
老人看着他瘦如鱼乾却富光泽的脸孔,这么想着。
“老爷爷!”
行家如此叫着老人。
赖政是赖光这一支系的长者毋庸置疑。可是,行家却不将赖政当贵族般尊敬,反而亲密的拿他当“同族人”。
行家消息的灵通令赖政惊讶。
“平家一门为时不久了。”
这个乡下人毫不畏惧地讲出令赖政心中一紧的政治禁语。
“不管是京都的市集,或是乡下的田间小路,都充满了怨恨平家的声音。不只如此,连高高在上如居云端的法皇都怨恨着平家。”
“嘘!不要讲啦!”
赖政对这位乡下策士的能言善道感到头痛,皱起了眉头。
辩论家往往有种宗教性的权威。
行家在被放逐到熊野时,学会了修验道。他会念经文,还曾经在那智的瀑布下艰苦修行,拥有山僧才能应付自如的宗教修养。
“某个初一,当我在那智瀑布下修行时,朦胧的水雾中出现了七彩的彩虹桥,桥上站着一位白衣白胡的老人,我仔细一看,发现正是熊野权现。”
(说谎!)
赖政这么想。他虽然不相信,可是对行家的辩才很有兴趣,于是假装听得入迷。
“然后呢?”
“在我俯伏跪拜的时候,彩虹的红色消失了,幻化成白虹,白龙起舞升天而去。”
“真的吗?”
赖政的表情认真起来。《战国策》中记载:
白虹贯日之时,正是兵乱前兆。
以赖政的学养还知道这一点。
“这要怎么解释呢?”
赖政为了谨慎证实自己的看法,又询问行家。
可是行家却说出一种平庸俗气的解释:
“红色是平家的旗帜,白色是源氏的旗帜,红色消失白色出现,表示神托言,未来将是源氏的天下。”
“不对吧?”
赖政小声地说,他的表情很认真。
“哈哈!不对吗?”
行家惊讶于自己乱编的神话,竟然会吸引赖政这种有学养的人。
(我也很厉害!)
行家这么想着。可是,事实多少有点出入。与其说赖政上了行家花言巧语的当,不如说这关系着教养高低的暗示,如此反而比较接近真实。
“真是令人惊讶啊!在唐书里,有白虹贯日即兵乱前兆的说法。我读到时多少有点怀疑,是否实际上真有白虹的现象。不过,现在听到你这么说,才知道古人的确不会骗今人。你看到白虹了吗?”
从那天起,赖政就让行家住在府里受自己保护,可是仍没有下定决心举兵。赖政的动员力只有五百骑兵,无法对抗统治天下的平家。
“我没办法。”几天后赖政这么说。
“如果有策略就可以。”
行家爽快的回应。问题是如何发动沦落各国的源氏武士。可是,如果能顺利号召他们,也无法有五万骑、十万骑之众。
“用我的旗帜是办不到的。”
赖政是以摄津为地盘的京都源氏,与号称天下最强的东国源氏毫无关系,坂东武者不可能在赖政旗帜号召下聚集前来。
“我有个好办法,你知道住在高仓御所的以仁王吗?”
“怎么不知道!他是我吟咏和歌的同伴。”
“那就好!”
行家小声地表示,可以请以仁王当首领。赖政听了,十分惊讶于行家对京都情势的了解,眼光竟然如此锐利。
行家的着眼点在于以仁王是怀才不遇的皇族,他是后白河法皇的第二个儿子,哥哥是第七十八代二条天皇,弟弟是第八十代高仓天皇,只有以仁王自己没有当上天皇,都过了三十岁了,却连亲王都没有被授与。平家的理由是:
——以仁王的生母家并不显贵。
可是,以仁王的生母藤原成子是大纳言公实的女儿,应该不能算身分卑下。简单来说,平家想要同族的女儿建礼门院所生的以仁王之弟(高仓天皇)登上帝位,使平家成为帝王的外戚,所以才把以仁王幽禁起来。这就是事实的真相。以仁王当然也知道,因而每天郁闷度日。行家从马路消息中得知了这一点。
“把以仁王抬出来,以他的旨令向各国源氏下令消灭平家,士兵应会聚集而来吧!”
“原来如此!”
赖政故意露出意兴阑珊的表情。行家紧接着又说:
“现在可不是犹豫的时候。你的箭术在日本无人能比,往年你不是一箭就可以射中夜鸟的勇者吗?平家武者算甚么?你应该立刻下定决心。”
“好吧!现在就看以仁王了。”
赖政本来想说先看以仁王的决定,可是却突然警觉世态恐怖,于是把话吞了回去。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,是衰弱的七十七岁老翁,现在竟然要从事争夺天下的大战,实在是疯了!
“这是为了你儿子。你难道不希望后代子孙繁荣兴盛吗?”
行家还是不停地煽动着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还必须忍耐下去吗?
“父亲,您觉得如何?”仲纲追问。
其实赖政也很生气。可是如果反抗,在平家底下忍受这二十几年,不就全部付诸流水了吗?
“让我想想看!”赖政说。
以隐居僧侣打扮潜入京都的新宫十郎行家,就在这个时候,来到堀河的源氏馆拜访源三位赖政。
“我根本不认识你。”
一开始,赖政怀疑来客的身分。有旁系的源氏血亲被流放到熊野新宫附近是很久以前的事,他已经不复记忆了。
“在保元之乱中死去的为义,共有四十个孩子。连他本人都很难记清楚孩子的容貌或年纪,更何况是外人?”
为了以防万一,行家打开写有源氏氏族的名簿,其中果然有他的名字。
“让他进来。”
赖政下令召见他。在最里面的房间里,这个来自流放地的逃亡者,与老人面对面静静坐着。
(个性似乎很轻率。)
老人看着他瘦如鱼乾却富光泽的脸孔,这么想着。
“老爷爷!”
行家如此叫着老人。
赖政是赖光这一支系的长者毋庸置疑。可是,行家却不将赖政当贵族般尊敬,反而亲密的拿他当“同族人”。
行家消息的灵通令赖政惊讶。
“平家一门为时不久了。”
这个乡下人毫不畏惧地讲出令赖政心中一紧的政治禁语。
“不管是京都的市集,或是乡下的田间小路,都充满了怨恨平家的声音。不只如此,连高高在上如居云端的法皇都怨恨着平家。”
“嘘!不要讲啦!”
赖政对这位乡下策士的能言善道感到头痛,皱起了眉头。
辩论家往往有种宗教性的权威。
行家在被放逐到熊野时,学会了修验道。他会念经文,还曾经在那智的瀑布下艰苦修行,拥有山僧才能应付自如的宗教修养。
“某个初一,当我在那智瀑布下修行时,朦胧的水雾中出现了七彩的彩虹桥,桥上站着一位白衣白胡的老人,我仔细一看,发现正是熊野权现。”
(说谎!)
赖政这么想。他虽然不相信,可是对行家的辩才很有兴趣,于是假装听得入迷。
“然后呢?”
“在我俯伏跪拜的时候,彩虹的红色消失了,幻化成白虹,白龙起舞升天而去。”
“真的吗?”
赖政的表情认真起来。《战国策》中记载:
白虹贯日之时,正是兵乱前兆。
以赖政的学养还知道这一点。
“这要怎么解释呢?”
赖政为了谨慎证实自己的看法,又询问行家。
可是行家却说出一种平庸俗气的解释:
“红色是平家的旗帜,白色是源氏的旗帜,红色消失白色出现,表示神托言,未来将是源氏的天下。”
“不对吧?”
赖政小声地说,他的表情很认真。
“哈哈!不对吗?”
行家惊讶于自己乱编的神话,竟然会吸引赖政这种有学养的人。
(我也很厉害!)
行家这么想着。可是,事实多少有点出入。与其说赖政上了行家花言巧语的当,不如说这关系着教养高低的暗示,如此反而比较接近真实。
“真是令人惊讶啊!在唐书里,有白虹贯日即兵乱前兆的说法。我读到时多少有点怀疑,是否实际上真有白虹的现象。不过,现在听到你这么说,才知道古人的确不会骗今人。你看到白虹了吗?”
从那天起,赖政就让行家住在府里受自己保护,可是仍没有下定决心举兵。赖政的动员力只有五百骑兵,无法对抗统治天下的平家。
“我没办法。”几天后赖政这么说。
“如果有策略就可以。”
行家爽快的回应。问题是如何发动沦落各国的源氏武士。可是,如果能顺利号召他们,也无法有五万骑、十万骑之众。
“用我的旗帜是办不到的。”
赖政是以摄津为地盘的京都源氏,与号称天下最强的东国源氏毫无关系,坂东武者不可能在赖政旗帜号召下聚集前来。
“我有个好办法,你知道住在高仓御所的以仁王吗?”
“怎么不知道!他是我吟咏和歌的同伴。”
“那就好!”
行家小声地表示,可以请以仁王当首领。赖政听了,十分惊讶于行家对京都情势的了解,眼光竟然如此锐利。
行家的着眼点在于以仁王是怀才不遇的皇族,他是后白河法皇的第二个儿子,哥哥是第七十八代二条天皇,弟弟是第八十代高仓天皇,只有以仁王自己没有当上天皇,都过了三十岁了,却连亲王都没有被授与。平家的理由是:
——以仁王的生母家并不显贵。
可是,以仁王的生母藤原成子是大纳言公实的女儿,应该不能算身分卑下。简单来说,平家想要同族的女儿建礼门院所生的以仁王之弟(高仓天皇)登上帝位,使平家成为帝王的外戚,所以才把以仁王幽禁起来。这就是事实的真相。以仁王当然也知道,因而每天郁闷度日。行家从马路消息中得知了这一点。
“把以仁王抬出来,以他的旨令向各国源氏下令消灭平家,士兵应会聚集而来吧!”
“原来如此!”
赖政故意露出意兴阑珊的表情。行家紧接着又说:
“现在可不是犹豫的时候。你的箭术在日本无人能比,往年你不是一箭就可以射中夜鸟的勇者吗?平家武者算甚么?你应该立刻下定决心。”
“好吧!现在就看以仁王了。”
赖政本来想说先看以仁王的决定,可是却突然警觉世态恐怖,于是把话吞了回去。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,是衰弱的七十七岁老翁,现在竟然要从事争夺天下的大战,实在是疯了!
“这是为了你儿子。你难道不希望后代子孙繁荣兴盛吗?”
行家还是不停地煽动着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