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十一 (第1/2页)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说法,逻辑上倒是环环相扣,真正令人疑惑的是,被王守仁设为前提的那两个论断究竟是怎样得到的呢?换言之,我们当然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只巨大的生物,但我们为什么应该做这样的想象呢?再者,既然山河大地、草木瓦石也是这只生物的一部分,难道它们也是有感觉、有良知的不成?

        在王守仁看来,事情还真是这样的:

        真的有弟子问到了这个问题,这真像儒家版本的佛性论堂皇上演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早在唐宋两代,僧侣们为了佛性论问题反复辩难了许久,从人有佛性一直推论出草木瓦石皆有佛性,亦即草木瓦石皆有成佛的潜质。而在阳明心学的语境里,如果说草木瓦石皆有良知,也就意味着草木瓦石皆有成圣的潜质了。王守仁倒没有走到那样的极端,但他的逻辑显然会导致这样的结论。

        王守仁的论说显得匪夷所思,是的,草木瓦石乃至天地皆有人的良知,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的。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那只叫作宇宙的生物,它既然是一个生物体,自然全身上下的任何器官或任何细胞都是有生命的,有生命即有良知。至于万物为何是一体的,有朴素的观察可以证实:五谷和禽兽都可以成为人的食物,滋养人的生命,药石可以治疗人的疾病,倘若彼此不是一体相通,滋养与治疗该如何可能呢?

        岂止万物与我们一体相通,就连鬼神也是如此:

        这段问答既费解又有趣,几乎可以看作一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问道于一位宗教家,虽然议论的是同一件事,两个话语体系却全不搭界。王守仁的话里有豪情万丈,将“我的灵明”(我心)捧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尊位,与天地鬼神万物浑然一体,此在则彼在,彼失则此失。

        门人的质疑如同我们今天常说的“地球离了谁都不会停转”,难道在我生前或死后,天地鬼神万物都不存在吗?

        这显然是不可能的,但王守仁偏偏给了一个避实就虚的回答:“你看那些死去的人,他们的灵明消散了,他的天地万物岂不是也一同消散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似乎意味着,作为客观实存的天地鬼神万物并不依某个人的存殁而存殁,但在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里,人既死了,他所感知到的天地鬼神万物自然不复存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用理性的、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,我们只能做出上述推论,但它并不确切,因为王守仁的意思并不属于理性和逻辑,而属于玄学或神秘主义,这种物我合一的结论并非来自审慎的观察和推理,而是来自静坐冥想中一种特殊的神秘体验。换言之,王守仁是在静坐冥想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