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十二 (第1/2页)

        一场激动人心的游戏怎能就这样被轻易败了兴致?武宗的反应并不出人意料:将捷报瞒住,继续挥军南下。自欺欺人的理由总是有的:即便宁王已被擒获,但余党尚未肃清,这种事情绝不可以小觑;再者,王守仁越权行事,行迹甚是可疑,焉知他不是宁王的同谋,只因看到宁王出师不利这才反咬一口,落井下石?

        必须承认这都是合理的怀疑,权力场上本就云谲波诡、翻云覆雨,所谓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”,第一流的演员全都集中在官场,怎可以轻信任何人呢?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只要有战争游戏的借口就好,武宗并不真的忧心这些事情,只不过不知道江彬、张忠、许泰之辈会拿这些“蛛丝马迹”做出什么文章。武宗边走边玩,和宠爱的民女刘氏玩着“战争”大背景下的爱情游戏,作为先锋官的许泰却急于争功,领着数千禁军昼夜兼程,直向南昌而来;张永则驻军杭州,摆出了几分老成持重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以明哲保身的考虑,既然张忠、许泰已到南昌,不妨交接一番,结交一番,从此事不关己,张忠、许泰也乐得维护自己。王守仁却未如此做,而是在九月十一日将宁王等人押解出南昌,准备直接向武宗献俘。

        史料未载王守仁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,但很可能是针对张忠、许泰的一项戏剧化的图谋而来。后者打算将被俘的宁王及其余党放归鄱阳湖,让武宗打一场尽兴的水战,然后奏凯论功——照例,除了劳民伤财之外,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得到好处的安排。谁料这个不识趣的王守仁竟然擅自行动,亲自将宁王一干人犯解出南昌!张忠、许泰连忙派人追赶,在广信追上了王守仁的队伍。王守仁拒不从命,但眼见得原计划已行不通,便当机立断,趁夜过玉山、草萍驿,到杭州找张永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途中在草萍驿歇宿,天色已暮,忽然接到消息说“王师”已在徐淮,王守仁便连夜启程,不敢有片刻耽搁,只忙里偷闲在驿站的墙壁上题诗二首:

        一战功成未足奇,亲征消息尚堪危。

        边烽西北方传警,民力东南已尽疲。

        万里秋风嘶甲马,千山斜日度旌旗。

        小臣何尔驱驰急,欲请回銮罢六师。

        千里风尘一剑当,万山秋色送归航。

        堂垂双白虚频疏,门已三过有底忙。

        羽檄西来秋黯黯,关河北望夜苍苍。

        诗句极见忧虑,显然为武宗亲征的事情操碎了心,尤其想到西北边情不稳,江浙民力已疲,哪还经得起这个顽童天子的祸害。第一首尾联直言不讳,说自己之所以这样披星戴月地赶路,只为了让皇帝尽快班师回京。第二首将自己比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,如此往来奔波,却总没机会回家探望,与百岁高龄的祖母错失了最后的一面。言至尾联,深沉的无力感跃然纸面,只觉得自己这一切奔忙都只如螳臂当车,只希望朝中大佬能在这关键时刻有所作为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张永虽是宦官,却是有实而无名的朝廷大佬。他原是“八虎”之一,后来成为扳倒刘瑾的名人,是多少次狗咬狗的斗争与倾轧之后的光荣幸存者。倘若不考虑“正邪不两立”之类的儒家大义,那么必须承认他真有一身令人钦佩的过硬本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,张永虽然是权力斗争的高手,却绝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君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