惦念道人 (第1/2页)
一
据说,那老人每天都会爬一次坡道。
白发白须——看上去已经很老了,却无人能推断出他到底几岁。有时看似七十五岁左右,有时又看似八十岁,有时更令人以为他已经超过百岁或千岁,那他到底几岁呢?没有人能确切说出。
他通常从大津上坡,亦即从琵琶湖那方过来,抵达逢扳山后,再下坡前往京城。
自东往西行。
老人总是走同样路线,没有人看过他从京城方向过来,再下坡走向大津。
当然并非有人特地四处询问调查他的路线。或许他曾经不为人知地从京城回到大津,也或许有人看过他走这条路线,然而,没有人知道事实究竟如何。追根究柢,到底是谁断定他从琵琶湖方向前来呢?说不定,老人是京城人,每天必须前往琵琶湖那边办事,归途再从大津爬坡至逢坂山,凑巧被人们看到而已。
老人穿着类似唐国道士的服装,手中拄着一柄拐杖。
拐杖上雕刻着蟾蜍和兔子。
不过,他总是一天前来一次。一天一次这事也并非有人特地去调查,或问了当事人之后得出的结果。只是在人不知、鬼不觉中,事情变成如此而已。不过,即使如此,那他到底自何时开始这么做的呢?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。
自古以来就这样了——
人们只能如此说。
老人一天前来一次——然而,时间不固定。
有时是早上,有时是中午,有时是傍晚,有时是夜里。
据说这老人行走时,口中总是念念有词,不知在说些什么。
“快走快走,不能迟到,嗨哟嗨哟。”
“走吧走吧,不能太快,嗨哟嗨哟。”
上坡和下坡时,速度都一样。
不过有一点很奇怪。
凡是遇见这老人的人,他们描述的老人体型或容貌,均各执一词。
有人说:“是个瘦瘠的老人。”
也有人说:“不,不,是个眫嘟嘟的老人。”
另有人说:“不对,不对,他不瘦也不胖,普通身材。”
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。
但是,这老人确实一天一次从琵琶湖方向爬至逢坂山,再下坡前往京城。
二
那天夜晚——
蝉丸法师在逢扳山草庵弹琵琶。
他独自一人坐在外廊弹着〈啄木〉。〈啄木〉是传自唐国的琵琶秘曲。
那晚,院子盛开的白梅,香气特别浓厚。
蝉丸兴致非常好,反复弹着〈啄木〉。
弹着弹着,健觉得自己的心似乎溶入自己弹出的曲调中,逐渐往四方扩散解放。大概之前从未有过这种心境,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变得透明,体内深处有某种极为明亮的东西在照映自己。
蝉丸本来就是目盲之人,看不见任何事物,却感觉有某种明亮物体在眼皮内扩散。
碰到这种情况,弹琴者若弹得太沉溺,很可能走火入魔,自动化为妖物。蝉丸深知此理,于是在适当时分搁下琵琶。
四周静谧无声,院子的白梅香不时扑鼻而来。
此时——
“唔……”
蝉丸听到类似呻吟的低沉声音。
“唔……唔……”
“唔唔……唔……”
似乎有人因痛苦不堪而发出微弱呻吟。
怎么回事?
蝉丸拄着拐杖走下外廊来到院子,顺着呻吟声方向走去。声音正好传自梅树根处。用拐杖探索,原来有人躺在该处。
蝉丸蹲下,搁好拐杖后,伸手触摸,果然是人,正发出微弱呻吟。
“请问,您怎么了?生病了吗?”
对方没有回应。
是不是有人来探访自己,却因急病身体不支倒在这儿了?蝉丸暗忖。
然而,蝉丸从来没听过那声音。
倘若是认识的人,只要摸对方的脸,即能知道到底是谁。蝉丸伸手用指尖触摸对方的脸,那张脸干瘦得惊人。
他不认识对方。
有胡须,看来是男人。
细长下巴似乎在发热,既然用指尖可以感受到热度,应该是倒地时撞到下巴,留下伤口了吧。
总之,蝉丸好不容易才把对方抬至草庵房内。
可是,第二天早上,那男人依旧昏迷不醒,而且不停发出微弱呻吟。问他叫什么名字,他也无法回应。
如此过了一两天,不加怎么回事,男人的病情仍不见好转。若是平时,住在附近的人每天都会给蝉丸送来自米、柴薪、鲜鱼、蔬菜等,但偏偏那几天竟没出现。
虽然家里有数天份的白米和柴薪,不用担心断粮,但奇怪的是,每次蝉丸打算出门到附近人家叫人来帮忙时,总是无法走出院子。每当他以为走出院子时,又都回到草庵。
蝉丸束手无策。
难道是琵琶弹太久,招来妖怪,结果连累不相干的人?
假如能够出门,蝉丸还可以去找安倍晴明商讨对策,但既然不能出门,他也就毫无办法。
——没办法。
蝉丸死心在家待了三天。
最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据说,那老人每天都会爬一次坡道。
白发白须——看上去已经很老了,却无人能推断出他到底几岁。有时看似七十五岁左右,有时又看似八十岁,有时更令人以为他已经超过百岁或千岁,那他到底几岁呢?没有人能确切说出。
他通常从大津上坡,亦即从琵琶湖那方过来,抵达逢扳山后,再下坡前往京城。
自东往西行。
老人总是走同样路线,没有人看过他从京城方向过来,再下坡走向大津。
当然并非有人特地四处询问调查他的路线。或许他曾经不为人知地从京城回到大津,也或许有人看过他走这条路线,然而,没有人知道事实究竟如何。追根究柢,到底是谁断定他从琵琶湖方向前来呢?说不定,老人是京城人,每天必须前往琵琶湖那边办事,归途再从大津爬坡至逢坂山,凑巧被人们看到而已。
老人穿着类似唐国道士的服装,手中拄着一柄拐杖。
拐杖上雕刻着蟾蜍和兔子。
不过,他总是一天前来一次。一天一次这事也并非有人特地去调查,或问了当事人之后得出的结果。只是在人不知、鬼不觉中,事情变成如此而已。不过,即使如此,那他到底自何时开始这么做的呢?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。
自古以来就这样了——
人们只能如此说。
老人一天前来一次——然而,时间不固定。
有时是早上,有时是中午,有时是傍晚,有时是夜里。
据说这老人行走时,口中总是念念有词,不知在说些什么。
“快走快走,不能迟到,嗨哟嗨哟。”
“走吧走吧,不能太快,嗨哟嗨哟。”
上坡和下坡时,速度都一样。
不过有一点很奇怪。
凡是遇见这老人的人,他们描述的老人体型或容貌,均各执一词。
有人说:“是个瘦瘠的老人。”
也有人说:“不,不,是个眫嘟嘟的老人。”
另有人说:“不对,不对,他不瘦也不胖,普通身材。”
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。
但是,这老人确实一天一次从琵琶湖方向爬至逢坂山,再下坡前往京城。
那天夜晚——
蝉丸法师在逢扳山草庵弹琵琶。
他独自一人坐在外廊弹着〈啄木〉。〈啄木〉是传自唐国的琵琶秘曲。
那晚,院子盛开的白梅,香气特别浓厚。
蝉丸兴致非常好,反复弹着〈啄木〉。
弹着弹着,健觉得自己的心似乎溶入自己弹出的曲调中,逐渐往四方扩散解放。大概之前从未有过这种心境,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变得透明,体内深处有某种极为明亮的东西在照映自己。
蝉丸本来就是目盲之人,看不见任何事物,却感觉有某种明亮物体在眼皮内扩散。
碰到这种情况,弹琴者若弹得太沉溺,很可能走火入魔,自动化为妖物。蝉丸深知此理,于是在适当时分搁下琵琶。
四周静谧无声,院子的白梅香不时扑鼻而来。
此时——
“唔……”
蝉丸听到类似呻吟的低沉声音。
“唔……唔……”
“唔唔……唔……”
似乎有人因痛苦不堪而发出微弱呻吟。
怎么回事?
蝉丸拄着拐杖走下外廊来到院子,顺着呻吟声方向走去。声音正好传自梅树根处。用拐杖探索,原来有人躺在该处。
蝉丸蹲下,搁好拐杖后,伸手触摸,果然是人,正发出微弱呻吟。
“请问,您怎么了?生病了吗?”
对方没有回应。
是不是有人来探访自己,却因急病身体不支倒在这儿了?蝉丸暗忖。
然而,蝉丸从来没听过那声音。
倘若是认识的人,只要摸对方的脸,即能知道到底是谁。蝉丸伸手用指尖触摸对方的脸,那张脸干瘦得惊人。
他不认识对方。
有胡须,看来是男人。
细长下巴似乎在发热,既然用指尖可以感受到热度,应该是倒地时撞到下巴,留下伤口了吧。
总之,蝉丸好不容易才把对方抬至草庵房内。
可是,第二天早上,那男人依旧昏迷不醒,而且不停发出微弱呻吟。问他叫什么名字,他也无法回应。
如此过了一两天,不加怎么回事,男人的病情仍不见好转。若是平时,住在附近的人每天都会给蝉丸送来自米、柴薪、鲜鱼、蔬菜等,但偏偏那几天竟没出现。
虽然家里有数天份的白米和柴薪,不用担心断粮,但奇怪的是,每次蝉丸打算出门到附近人家叫人来帮忙时,总是无法走出院子。每当他以为走出院子时,又都回到草庵。
蝉丸束手无策。
难道是琵琶弹太久,招来妖怪,结果连累不相干的人?
假如能够出门,蝉丸还可以去找安倍晴明商讨对策,但既然不能出门,他也就毫无办法。
——没办法。
蝉丸死心在家待了三天。
最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