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圣 (第1/2页)
一
白云漂浮在梅雨期过后的天空中。
蝉声此起彼落。
夏天刚开幕。
晴明和博雅坐在窄廊,正在喝酒。
屋檐下正好有块阴影,令庭院反射的阳光不会太耀眼。
不冷不热的风适当地拂掉肌肤上冒出的汗。
晴明穿着宽松的白色狩衣,背倚柱子观看庭院。
庭院宛如原野。
鸭跖草。
罗汉柏。
蕺菜。
各式各样的野草紧密茂盛。不过,这些野草似乎并非完全自生自灭,因为庭院看上去并不荒芜。草丛间可见让人行走的踏脚石,顺着这些踏脚石可以抵达庭院的池子。
池子附近的绣球花开着淡紫色花朵。
酒杯空了时,蜜夜会分别往两人的杯子斟酒。
搁在窄廊的盘子上,盛着盐烤的鸭川香鱼。
香鱼是千手忠辅于今天早上送至晴明宅邸的。
自中午起,晴明和博雅便以香鱼佐酒小酌。
“晴明啊……”
博雅端起酒杯欲送至唇边,却中途停住,开口道。
“怎么了,博雅?”
“现在正叫得热热闹闹的蝉,那声音,似乎也会让人油然生起怜爱之心……”
“你怎么了?突然提到这种事……”
“前些日子,我听露子姬说,蝉在土中要生活好几年才能爬出地面,爬出后,竟然只能活十天左右……”
“唔。”
“在这十天内,它们要恋爱、生子,然后死去……想到这点,我就觉得,蝉现在虽然叫得那么吵,但令人怜爱……”
“只要想到那些蝉或许是自己的父母,免不了会心生怜爱吧。”
博雅听到晴明这句话,将酒杯送至唇边的手再度停顿。
“你说什么?”博雅望着晴明。
“你何必那么吃惊?凡是入佛门的人,或多或少不是都有这种观念吗……”
“话虽如此……”
“只要想到它们或许是自己的父母,那么无论是马或狗,都会加以疼爱吧……”
“晴明啊,你说的是心觉上人的事吗……”
“嗯。”
“听说他最近又闹事了……”
“似乎如此。”
博雅听晴明说着,总算喝干杯中的酒。
博雅将酒杯自唇边移开,抬起脸时,晴明正在仰望天空飘动的浮云。
“晴明,怎么了?”
“没什么,只是有点担忧心觉上人。”
“担忧什么?”
“心觉上人的名字本来叫贺茂保胤……”
“嗯。”
“是我师傅贺茂忠行大人之子,也是保宪大人的胞兄。”
“你说什么……”博雅提高声音。
“世人都认为心觉上人是保宪大人的弟弟,其实他是保宪大人的哥哥。”
二
在此先描述一下晴明此刻所说的贺茂保胤这位人物。
之前在此系列故事中提过,晴明的阴阳道师傅是阴阳博士贺茂忠行。
晴明说,贺茂保宪是忠行的儿子,而保宪的哥哥是前游的保胤。
这位保胤是秀逸之才。
非常聪明。
曾师事文章博士菅原文时,成为文章得业生,自己也在宫廷任职文章博士。然而,有一天,他突然起了向佛之心,皈依佛门,落发出家。
法名为心觉。
由于本性老实,成为僧人时,他经常自问:所谓僧人,到底是何种存在?身为僧人,在这世上到底要做些什么事才算可贵?
他自律行为,清心寡欲度日,诵读经典——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之事,也是僧人活在这世上的基本教条。但除此之外,僧人又到底该做些什么?
心觉得出的结论是修功德。
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行为,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行为——这才是僧人应采取的行动吧?
那么,“诸功德中,何者为最?”
在所有功德中,到底什么事算第一呢?
对身边的人行善——倘若身边有穷人,即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对方;倘若身边有挨饿的人,即分送自己的食物给对方。自己只要拥有能维持生存的衣食便可。
但是,这些事在平常也办得到,更已经在实践了。何况这些善事只适用在碰巧遇见自己的人身上。
即便分送衣食给这些人,也不过是一时的功德而已,过不了多久,人们大概又会陷于忍饥挨饿的处境中。
那么,自己该做的是不是普及佛教教义呢?
于是,这位老实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—自己能做的第一功德是建造佛堂、制作佛像。
自己的生命有限。
总有一天将离开这个人世。
然而,佛堂和佛像在自己死后仍可以留在人间,直至未来,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佛教之道。
这正是心觉的道理。
可是,他没有钱。
因此心觉决定行走诸国,向各方人士募款。
心觉在播磨国某河滩,看见几个人围着一名法师阴阳师,正在安设好的祭坛前施行祛邪法术。
所谓法师阴阳师,是打扮成僧侣的阴阳师,乍看之下和僧人毫无两样。
大致说来,阴阳师有三种类型。一是在宫廷工作的阴阳师,另一是在民间为老百姓办事的阴阳师,第三种则是以播磨为据点的法师阴阳师。他们既非宫廷阴阳师,亦非一般阴阳师,而是僧人阴阳师。
这类法师阴阳师在进行祛邪仪式时,头上通常会戴一顶纸糊帽子。这顶纸糊帽子通称额乌帽或宝冠。额头贴着一张三角形的纸,正如在死人额上贴的纸那般。
当时在河滩进行祛邪仪式的法师阴阳师,刚好头上也戴着一顶纸糊帽子。
心觉见状,当下奔往河滩,问对方:
“法师,您在此地到底在做何事呢?”
“此地的人屡遭不幸,在下正在祈祷祓户神保佑。”法师阴阳师答。
祓户神是濑织津比咩神、速开津比咩神、气吹户主神、速佐须良比咩神四神。
“可是,您头上为何戴那顶纸糊帽子?”
“祓户神讨厌法师,因此我们在进行祛邪畿式时,都要戴这顶纸糊帽子。”
心觉听后,冷不防一把揪住法师阴阳师的前襟,嚎啕痛哭起来。
不仅法师阴阳师本人,连聘请法师祛邪的在场数人,都吓一大跳。
法师阴阳师一连叠声地问:“怎么回事?怎么回事!?”请托祛邪的人们,也因事发突然,手足无措。
心觉撕破法师阴阳师戴的纸糊帽子,泪流满面地大喊:
“您为何在成为佛门弟子后,竟然还以祈祷祓户神接收人间苦恼为由,不守如来戒规,戴上这顶纸糊帽子呢?这不是在制造无间地狱的罪业吗?太可悲了!您干脆杀死我吧!”
您干脆杀死我吧——虽然心觉如此说,但法师阴阳师当然不能照办。
“这位法师大人,您是不是疯了?您说的很有道理,但有欠冷静。”
法师阴阳师好不容易才扭下被揪住的前襟,愕然地望着心觉。
“我们无法光靠僧人的身分过活,所以才学了阴阳道,勉强挣得每天够吃的食物。若不如此做,我们根本养不起妻子儿女。连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靠不住了,假若再要求我们别做这行,我们只有死路一条……”
法师阴阳师说的是实话。
“再说,我当初成为僧人,也并非因为起心向佛,打算修心炼身成为圣人。虽然我打扮成僧人模样,但日常生活和俗人没两样。我并非自愿这么做,是逼不得已的。”
对方说得有条有理,一般人听后,大概会就此作罢,心觉却不退让。
“即便您说的都是事实,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三世诸佛的头上戴上纸糊帽子呀!既然您说基于生活贫苦才不得不如此做,那么这些都让您拿走吧!”
据说,心觉将在这赵旅程中所得的各种布施,一件不留地全给了那名法师阴阳师。
某日——
六条院突然遣人来传唤住在东山如意的心觉。
心觉向熟人借了一匹马,骑马出门,但迟迟未能抵达目的地。
一路上,马若要撒尿,心觉就让它撒;马若要拉屎,心觉也让它拉;马若止步吃草,心觉便停止前进,让马吃个够。
除非马吃腻了,否则心觉不会继续前进。他就待在原地让马尽情吃草。
有时牵马小吏为了让马跑快一点,会拍打马屁股。
“你怎么可以这么残酷地对待马?”
心觉便从马背跳下,斥责小吏。
“你聼好,无论人也好,马也好,几乎所有活在这世上的生物都是经过生死轮回而来的。这匹马也是,它在某个前世说不定正是你的父母。不,应该说,你父亲或母亲再度投胎来到这世上,这辈子成为马也说不定。或许他们在生为人时,由于太宠爱你这个孩子,为弥补他们犯下的执著之罪,所以这辈子投胎为马。若是如此,你刚才的行为等于在拍打对你有大恩的双亲的屁股。”
“上人,您虽如此说,但我父母仍活在这世上。”
“我不是说今世的事。我是说,在这个生死轮回的世界中,往昔曾是你父母的人,万一今世变成这副模样,你该怎么办?就算它不是你父母,说不定在某个前世正是我父母。我一想到这点,总觉得很感激,每次骑它时,都在内心对它合掌,不胜惶恐地骑到它背上。它只不过在路边吃草而已,你凭什么打它呢?”
心觉说后,又潸然泪下。
小吏虽不服气,但在赶路途中和心觉辩解只会更浪费时间,万一迟到,挨骂的是小吏自己。
“是,上人说的很有道理。我一时失去了理智。”
于是小吏只得温顺地俯首致歉。
“哎呀,实在很抱歉,实在太感谢了。”
心觉再对马如此说,然后跨上马背。
如此这般那般地继续前行,走了一会儿,两人发现路边草丛中立着卒都婆。
心觉连忙从马背跳下,解开下摆,换上让家僮提着的法衣,拉正左右前襟后,跪坐在卒都婆前,不停礼拜。
每逢马想吃草或在路上看见卒都婆时,心觉都会如此做,结果在卯时(上午六点)出发,申时(下午五点过后)才抵达距离并不远的六条院。
另有一次,心觉住在一处名为石藏的地方时——
他肚子着凉,导致腹泻。
心觉来来回回进了好几趟茅厕,住在隔壁僧房的僧人每次都听到类似水泼在盆子里的声音。
“哎呀,这声音太猛了。对方腹泻得很严重,真可怜……”
僧人内心如此想时,竟听到茅厕中传来声音。
“对不起,请您原谅……”
心觉似乎在向某人致歉。
僧人觉得奇怪,难道茅厕里还有别人?僧人从围在茅厕四周的木板墙缝隙偷看,这才发现心觉面前有一只老狗。
僧人大吃一惊,继续偷看,心觉也继续对狗说话。
“你在令世必须像这样吃人从屁股挤出的脏东西,可能是前世因缘所致吧。”
心觉对狗如此说。
“我想,你在前世一定是个很贪婪的人,不但给别人吃了脏东西,还做了很多坏事吧。因此你在令世才会投胎为动物,不得不吃别人的粪便。”
这时代的狗,惯常吃人排泄出来的粪便,只要有人进茅厕,狗也会跟着进茅厕,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。
“不过,你在很久很久之前的前世中,可能当过我的父亲,也可能当过我的母亲。正因为如此,我才每天给你粪便吃,可是这几天,我在拉肚子,无法让你吃正常的粪便……”
心觉似乎是基于此,才向狗致歉。
“这样实在太对不起你了。明天你不要吃我的粪便,我给你吃人吃的美食,让你吃个痛快。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。”
心觉说到做到。
第二天——
住在隔壁房的僧人看到心觉煮了一锅饭,还添了青菜和鱼干。
“来,饭做好了。你尽情吃吧。”
心觉把饭菜递到老狗面前。
老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。
“哦,好吃吗?好吃吗?太好了,太好了。”
心觉眯着眼望着老狗。
结果,附近几只狗也挨过来,把老狗挤到一边,吃起老狗的饭菜。
其他狗大概也闻到饭香,接三连三过来,你争我夺地吃起饭菜。
最后,它们彼此狂吠、互咬起来,狗和狗互相龇牙咧嘴,连踢带打,闹得很厉害。
“喂,你们虽然命中注定今世投胎为狗,但你们别忘了自己在往昔也是人。这样太丢脸了,太可耻了。你们为什么非打架不可呢?为什么不能好好分享饭菜呢……”
心觉拼命地说,但狗群不理他。
“喂,快住手!快住手!”
心觉边哭边劝,狗群却盆发狂吼乱叫。
狗群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,却并非听进了心觉的劝说。
因为饭菜已经被抢光了。
博雅所说心觉的“闹事”,指的正是此事。
三
“晴明啊,你在担忧心觉上人什么事呢?”
博雅已将酒杯搁在窄廊上,视线移向晴明。
晴明望着庭院,看似在侧耳倾听蝉声。
“有关这事,你去问保宪大人吧。”
“你是说,心觉上人的弟弟,贺茂保宪大人吗……”
“是的。再说,这件事本来就是保宪大人托我做的。”
“可是,我怎么问?保宪大人此刻不在这里啊?”
晴明微笑着伸手抓起盘子上剩下的香鱼。
“他在那儿。”
说毕,再朝着庭院抛出香鱼。
之后——
绣球花丛沙沙作响,花丛后面跳出一只小牛般大小的黑色动物,在半空中咬住香鱼。
是只大黑猫。
那只猫喀喀地吃起香鱼,不一会儿即整条吞下。
有名男子侧身坐在猫背上。
“晴明,我来了。”男子说。
“我想你应该快到了……”晴明答。
男子贺茂保宪自猫背跳到草地上后,猫立即缩小身形。变小的猫顺着保宪背部爬上左肩头,坐稳后,微微叫着。
“嘶……”
双眸发出金黄色亮光。
猫尾末端分岔成两绛。
正是保宪使役的式神猫又,名叫沙门。
“有酒啊……”
保宪喃喃自语,以优雅的步履走过来。
他在窄廊前止步,俯首道安。
“博雅大人,久违了……”
“你先上来吧。”晴明催促。
保宪登上窄廊,坐在晴明身旁。
席上已备好新酒杯,保宪端起酒杯说:“我不客气了。”
蜜夜往酒杯内盛酒。
保宪轻盈地一口饮尽。
“好酒。晴明啊,上你这儿的好处,就是每次来都能喝到好酒……”
保宪吐出一大口气。
空了的酒杯还未搁下,蜜夜便又为保宪斟上酒。
保宪将盛满酒的酒杯咚地搁在窄廊上。
“晴明,我来此的目的,信中都已说明了。这事不是我能插手的……”
“是要我出手吗?”
“没错。”保宪点头。
“保宪大人,虽然我听不懂两位在说什么,但是不是和那位心觉上人有关呢……”博雅问。
“正是。”
“是什么事呢?能不能请您详细说明一下,好让我也听得懂你们到底在说什么……”
“是。”保宪点头道。
接着,保宪述说的详情大致如下。
四
宫廷外围有十二道门,其中有一道名为达智门。
这道门位于宫廷东北方。
有个名叫梶原景清的人,某日欲前往嵯峨办事,当天早上,他路过这道门时,听到婴儿哭声。仔细一看,原来有名出生约莫十天的可爱男婴,被丢弃在门下。
那男婴裹着不算破旧的衣服,躺在草席上,怎么看都不像身分低微的奴仆贱民家的孩子。
景清觉得那男婴很可怜,却因有急事在身,没空理睬,于是视而不见地离去。
第二天早上——
景清在嵯峨办完事,归途再度路经达智门时,发现那男婴依旧躺在原地,而且还活着。
京城有许多野狗,若在往常,这类弃婴通常会在半夜被这些野狗咬死。
但眼前这名男婴似乎逃过野狗之劫。
再仔细端详,这男婴不但没在哭泣,脸色也很丰润。
“怪了,这真是不可思议。”
景清内心虽如此想,但他在嵯峨办的事还有许多善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白云漂浮在梅雨期过后的天空中。
蝉声此起彼落。
夏天刚开幕。
晴明和博雅坐在窄廊,正在喝酒。
屋檐下正好有块阴影,令庭院反射的阳光不会太耀眼。
不冷不热的风适当地拂掉肌肤上冒出的汗。
晴明穿着宽松的白色狩衣,背倚柱子观看庭院。
庭院宛如原野。
鸭跖草。
罗汉柏。
蕺菜。
各式各样的野草紧密茂盛。不过,这些野草似乎并非完全自生自灭,因为庭院看上去并不荒芜。草丛间可见让人行走的踏脚石,顺着这些踏脚石可以抵达庭院的池子。
池子附近的绣球花开着淡紫色花朵。
酒杯空了时,蜜夜会分别往两人的杯子斟酒。
搁在窄廊的盘子上,盛着盐烤的鸭川香鱼。
香鱼是千手忠辅于今天早上送至晴明宅邸的。
自中午起,晴明和博雅便以香鱼佐酒小酌。
“晴明啊……”
博雅端起酒杯欲送至唇边,却中途停住,开口道。
“怎么了,博雅?”
“现在正叫得热热闹闹的蝉,那声音,似乎也会让人油然生起怜爱之心……”
“你怎么了?突然提到这种事……”
“前些日子,我听露子姬说,蝉在土中要生活好几年才能爬出地面,爬出后,竟然只能活十天左右……”
“唔。”
“在这十天内,它们要恋爱、生子,然后死去……想到这点,我就觉得,蝉现在虽然叫得那么吵,但令人怜爱……”
“只要想到那些蝉或许是自己的父母,免不了会心生怜爱吧。”
博雅听到晴明这句话,将酒杯送至唇边的手再度停顿。
“你说什么?”博雅望着晴明。
“你何必那么吃惊?凡是入佛门的人,或多或少不是都有这种观念吗……”
“话虽如此……”
“只要想到它们或许是自己的父母,那么无论是马或狗,都会加以疼爱吧……”
“晴明啊,你说的是心觉上人的事吗……”
“嗯。”
“听说他最近又闹事了……”
“似乎如此。”
博雅听晴明说着,总算喝干杯中的酒。
博雅将酒杯自唇边移开,抬起脸时,晴明正在仰望天空飘动的浮云。
“晴明,怎么了?”
“没什么,只是有点担忧心觉上人。”
“担忧什么?”
“心觉上人的名字本来叫贺茂保胤……”
“嗯。”
“是我师傅贺茂忠行大人之子,也是保宪大人的胞兄。”
“你说什么……”博雅提高声音。
“世人都认为心觉上人是保宪大人的弟弟,其实他是保宪大人的哥哥。”
在此先描述一下晴明此刻所说的贺茂保胤这位人物。
之前在此系列故事中提过,晴明的阴阳道师傅是阴阳博士贺茂忠行。
晴明说,贺茂保宪是忠行的儿子,而保宪的哥哥是前游的保胤。
这位保胤是秀逸之才。
非常聪明。
曾师事文章博士菅原文时,成为文章得业生,自己也在宫廷任职文章博士。然而,有一天,他突然起了向佛之心,皈依佛门,落发出家。
法名为心觉。
由于本性老实,成为僧人时,他经常自问:所谓僧人,到底是何种存在?身为僧人,在这世上到底要做些什么事才算可贵?
他自律行为,清心寡欲度日,诵读经典——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之事,也是僧人活在这世上的基本教条。但除此之外,僧人又到底该做些什么?
心觉得出的结论是修功德。
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行为,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行为——这才是僧人应采取的行动吧?
那么,“诸功德中,何者为最?”
在所有功德中,到底什么事算第一呢?
对身边的人行善——倘若身边有穷人,即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对方;倘若身边有挨饿的人,即分送自己的食物给对方。自己只要拥有能维持生存的衣食便可。
但是,这些事在平常也办得到,更已经在实践了。何况这些善事只适用在碰巧遇见自己的人身上。
即便分送衣食给这些人,也不过是一时的功德而已,过不了多久,人们大概又会陷于忍饥挨饿的处境中。
那么,自己该做的是不是普及佛教教义呢?
于是,这位老实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—自己能做的第一功德是建造佛堂、制作佛像。
自己的生命有限。
总有一天将离开这个人世。
然而,佛堂和佛像在自己死后仍可以留在人间,直至未来,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佛教之道。
这正是心觉的道理。
可是,他没有钱。
因此心觉决定行走诸国,向各方人士募款。
心觉在播磨国某河滩,看见几个人围着一名法师阴阳师,正在安设好的祭坛前施行祛邪法术。
所谓法师阴阳师,是打扮成僧侣的阴阳师,乍看之下和僧人毫无两样。
大致说来,阴阳师有三种类型。一是在宫廷工作的阴阳师,另一是在民间为老百姓办事的阴阳师,第三种则是以播磨为据点的法师阴阳师。他们既非宫廷阴阳师,亦非一般阴阳师,而是僧人阴阳师。
这类法师阴阳师在进行祛邪仪式时,头上通常会戴一顶纸糊帽子。这顶纸糊帽子通称额乌帽或宝冠。额头贴着一张三角形的纸,正如在死人额上贴的纸那般。
当时在河滩进行祛邪仪式的法师阴阳师,刚好头上也戴着一顶纸糊帽子。
心觉见状,当下奔往河滩,问对方:
“法师,您在此地到底在做何事呢?”
“此地的人屡遭不幸,在下正在祈祷祓户神保佑。”法师阴阳师答。
祓户神是濑织津比咩神、速开津比咩神、气吹户主神、速佐须良比咩神四神。
“可是,您头上为何戴那顶纸糊帽子?”
“祓户神讨厌法师,因此我们在进行祛邪畿式时,都要戴这顶纸糊帽子。”
心觉听后,冷不防一把揪住法师阴阳师的前襟,嚎啕痛哭起来。
不仅法师阴阳师本人,连聘请法师祛邪的在场数人,都吓一大跳。
法师阴阳师一连叠声地问:“怎么回事?怎么回事!?”请托祛邪的人们,也因事发突然,手足无措。
心觉撕破法师阴阳师戴的纸糊帽子,泪流满面地大喊:
“您为何在成为佛门弟子后,竟然还以祈祷祓户神接收人间苦恼为由,不守如来戒规,戴上这顶纸糊帽子呢?这不是在制造无间地狱的罪业吗?太可悲了!您干脆杀死我吧!”
您干脆杀死我吧——虽然心觉如此说,但法师阴阳师当然不能照办。
“这位法师大人,您是不是疯了?您说的很有道理,但有欠冷静。”
法师阴阳师好不容易才扭下被揪住的前襟,愕然地望着心觉。
“我们无法光靠僧人的身分过活,所以才学了阴阳道,勉强挣得每天够吃的食物。若不如此做,我们根本养不起妻子儿女。连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靠不住了,假若再要求我们别做这行,我们只有死路一条……”
法师阴阳师说的是实话。
“再说,我当初成为僧人,也并非因为起心向佛,打算修心炼身成为圣人。虽然我打扮成僧人模样,但日常生活和俗人没两样。我并非自愿这么做,是逼不得已的。”
对方说得有条有理,一般人听后,大概会就此作罢,心觉却不退让。
“即便您说的都是事实,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三世诸佛的头上戴上纸糊帽子呀!既然您说基于生活贫苦才不得不如此做,那么这些都让您拿走吧!”
据说,心觉将在这赵旅程中所得的各种布施,一件不留地全给了那名法师阴阳师。
某日——
六条院突然遣人来传唤住在东山如意的心觉。
心觉向熟人借了一匹马,骑马出门,但迟迟未能抵达目的地。
一路上,马若要撒尿,心觉就让它撒;马若要拉屎,心觉也让它拉;马若止步吃草,心觉便停止前进,让马吃个够。
除非马吃腻了,否则心觉不会继续前进。他就待在原地让马尽情吃草。
有时牵马小吏为了让马跑快一点,会拍打马屁股。
“你怎么可以这么残酷地对待马?”
心觉便从马背跳下,斥责小吏。
“你聼好,无论人也好,马也好,几乎所有活在这世上的生物都是经过生死轮回而来的。这匹马也是,它在某个前世说不定正是你的父母。不,应该说,你父亲或母亲再度投胎来到这世上,这辈子成为马也说不定。或许他们在生为人时,由于太宠爱你这个孩子,为弥补他们犯下的执著之罪,所以这辈子投胎为马。若是如此,你刚才的行为等于在拍打对你有大恩的双亲的屁股。”
“上人,您虽如此说,但我父母仍活在这世上。”
“我不是说今世的事。我是说,在这个生死轮回的世界中,往昔曾是你父母的人,万一今世变成这副模样,你该怎么办?就算它不是你父母,说不定在某个前世正是我父母。我一想到这点,总觉得很感激,每次骑它时,都在内心对它合掌,不胜惶恐地骑到它背上。它只不过在路边吃草而已,你凭什么打它呢?”
心觉说后,又潸然泪下。
小吏虽不服气,但在赶路途中和心觉辩解只会更浪费时间,万一迟到,挨骂的是小吏自己。
“是,上人说的很有道理。我一时失去了理智。”
于是小吏只得温顺地俯首致歉。
“哎呀,实在很抱歉,实在太感谢了。”
心觉再对马如此说,然后跨上马背。
如此这般那般地继续前行,走了一会儿,两人发现路边草丛中立着卒都婆。
心觉连忙从马背跳下,解开下摆,换上让家僮提着的法衣,拉正左右前襟后,跪坐在卒都婆前,不停礼拜。
每逢马想吃草或在路上看见卒都婆时,心觉都会如此做,结果在卯时(上午六点)出发,申时(下午五点过后)才抵达距离并不远的六条院。
另有一次,心觉住在一处名为石藏的地方时——
他肚子着凉,导致腹泻。
心觉来来回回进了好几趟茅厕,住在隔壁僧房的僧人每次都听到类似水泼在盆子里的声音。
“哎呀,这声音太猛了。对方腹泻得很严重,真可怜……”
僧人内心如此想时,竟听到茅厕中传来声音。
“对不起,请您原谅……”
心觉似乎在向某人致歉。
僧人觉得奇怪,难道茅厕里还有别人?僧人从围在茅厕四周的木板墙缝隙偷看,这才发现心觉面前有一只老狗。
僧人大吃一惊,继续偷看,心觉也继续对狗说话。
“你在令世必须像这样吃人从屁股挤出的脏东西,可能是前世因缘所致吧。”
心觉对狗如此说。
“我想,你在前世一定是个很贪婪的人,不但给别人吃了脏东西,还做了很多坏事吧。因此你在令世才会投胎为动物,不得不吃别人的粪便。”
这时代的狗,惯常吃人排泄出来的粪便,只要有人进茅厕,狗也会跟着进茅厕,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。
“不过,你在很久很久之前的前世中,可能当过我的父亲,也可能当过我的母亲。正因为如此,我才每天给你粪便吃,可是这几天,我在拉肚子,无法让你吃正常的粪便……”
心觉似乎是基于此,才向狗致歉。
“这样实在太对不起你了。明天你不要吃我的粪便,我给你吃人吃的美食,让你吃个痛快。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。”
心觉说到做到。
第二天——
住在隔壁房的僧人看到心觉煮了一锅饭,还添了青菜和鱼干。
“来,饭做好了。你尽情吃吧。”
心觉把饭菜递到老狗面前。
老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。
“哦,好吃吗?好吃吗?太好了,太好了。”
心觉眯着眼望着老狗。
结果,附近几只狗也挨过来,把老狗挤到一边,吃起老狗的饭菜。
其他狗大概也闻到饭香,接三连三过来,你争我夺地吃起饭菜。
最后,它们彼此狂吠、互咬起来,狗和狗互相龇牙咧嘴,连踢带打,闹得很厉害。
“喂,你们虽然命中注定今世投胎为狗,但你们别忘了自己在往昔也是人。这样太丢脸了,太可耻了。你们为什么非打架不可呢?为什么不能好好分享饭菜呢……”
心觉拼命地说,但狗群不理他。
“喂,快住手!快住手!”
心觉边哭边劝,狗群却盆发狂吼乱叫。
狗群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,却并非听进了心觉的劝说。
因为饭菜已经被抢光了。
博雅所说心觉的“闹事”,指的正是此事。
“晴明啊,你在担忧心觉上人什么事呢?”
博雅已将酒杯搁在窄廊上,视线移向晴明。
晴明望着庭院,看似在侧耳倾听蝉声。
“有关这事,你去问保宪大人吧。”
“你是说,心觉上人的弟弟,贺茂保宪大人吗……”
“是的。再说,这件事本来就是保宪大人托我做的。”
“可是,我怎么问?保宪大人此刻不在这里啊?”
晴明微笑着伸手抓起盘子上剩下的香鱼。
“他在那儿。”
说毕,再朝着庭院抛出香鱼。
之后——
绣球花丛沙沙作响,花丛后面跳出一只小牛般大小的黑色动物,在半空中咬住香鱼。
是只大黑猫。
那只猫喀喀地吃起香鱼,不一会儿即整条吞下。
有名男子侧身坐在猫背上。
“晴明,我来了。”男子说。
“我想你应该快到了……”晴明答。
男子贺茂保宪自猫背跳到草地上后,猫立即缩小身形。变小的猫顺着保宪背部爬上左肩头,坐稳后,微微叫着。
“嘶……”
双眸发出金黄色亮光。
猫尾末端分岔成两绛。
正是保宪使役的式神猫又,名叫沙门。
“有酒啊……”
保宪喃喃自语,以优雅的步履走过来。
他在窄廊前止步,俯首道安。
“博雅大人,久违了……”
“你先上来吧。”晴明催促。
保宪登上窄廊,坐在晴明身旁。
席上已备好新酒杯,保宪端起酒杯说:“我不客气了。”
蜜夜往酒杯内盛酒。
保宪轻盈地一口饮尽。
“好酒。晴明啊,上你这儿的好处,就是每次来都能喝到好酒……”
保宪吐出一大口气。
空了的酒杯还未搁下,蜜夜便又为保宪斟上酒。
保宪将盛满酒的酒杯咚地搁在窄廊上。
“晴明,我来此的目的,信中都已说明了。这事不是我能插手的……”
“是要我出手吗?”
“没错。”保宪点头。
“保宪大人,虽然我听不懂两位在说什么,但是不是和那位心觉上人有关呢……”博雅问。
“正是。”
“是什么事呢?能不能请您详细说明一下,好让我也听得懂你们到底在说什么……”
“是。”保宪点头道。
接着,保宪述说的详情大致如下。
宫廷外围有十二道门,其中有一道名为达智门。
这道门位于宫廷东北方。
有个名叫梶原景清的人,某日欲前往嵯峨办事,当天早上,他路过这道门时,听到婴儿哭声。仔细一看,原来有名出生约莫十天的可爱男婴,被丢弃在门下。
那男婴裹着不算破旧的衣服,躺在草席上,怎么看都不像身分低微的奴仆贱民家的孩子。
景清觉得那男婴很可怜,却因有急事在身,没空理睬,于是视而不见地离去。
第二天早上——
景清在嵯峨办完事,归途再度路经达智门时,发现那男婴依旧躺在原地,而且还活着。
京城有许多野狗,若在往常,这类弃婴通常会在半夜被这些野狗咬死。
但眼前这名男婴似乎逃过野狗之劫。
再仔细端详,这男婴不但没在哭泣,脸色也很丰润。
“怪了,这真是不可思议。”
景清内心虽如此想,但他在嵯峨办的事还有许多善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