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言中纳言 (第1/2页)
一
空气冰凉。
在这冰凉的空气中,仍隐约闻得到菊花香。
冬天的气息一天比一天深浓,目前已是清晨庭院会降霜的时期,惟有那隐约可闻的菊花香,在空气中留下秋日余韵。
晴明和博雅坐在窄廊上喝酒。下酒菜是烤蘑菇。
太阳刚下山,四周暮色苍茫。
式神蜜夜于方才点燃的火光,在灯台上摇曳不定。
每逢两人的酒杯空了,负责斟酒的是蜜虫。
“晴明啊,真是过得很快……”
博雅饮尽杯中酒,说。
“什么意思?”
晴明背倚柱子,端起酒杯送至唇边,问。
“我是说,时间过得很快……”
“是吗?”
蜜虫把酒倒入晴明和博雅的空酒杯。
“起初觉得夏天刚过,马上迎来秋天,等注意到时,秋天也即将结束。俗话说,年纪愈大,时间会过得愈快,晴明啊,这句话真是说的没错……”
“嗯。”
晴明点头,伸手去端刚盛满的酒杯。
“原本打算做这做那的,结果几乎一事无成,秋天就过了,你看,今年不是快结束了吗?晴明啊,人是不是就这样逐渐老去,然后死去呢……”
“大概吧……”
晴明掀动红唇低语,再将酒杯送至口边。
“不过,即便如此,那也并非坏事……”
晴明啜下少许酒,再将杯子搁回托盘。
“什么意思?”
“就像你说的,时间会移转,人也会老去,正因为如此,当人遇见自己喜爱的物事时,不是更会感慨万千吗……”
“你说的没错,晴明。所以人才会吟风咏月,陶醉于乐声中,起身而舞吧……”
“嗯,嗯……”
“大概也有人活得像此刻的菊花那般吧……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我是指,在这种万物皆移转、百花皆枯萎的状态中,不知在何处盛开,只隐约闻得其香……类似这种存在的人……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
“虽然我无法成为菊花香,但说不定有可能成为乐音。总有一天,人们会忘却源博雅这个人,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,也不知道这个人死了或仍活着,然后有某个人,不知道作曲人是我,而演奏我的曲子……这样应该就很好了吧……”
“这样确实很像你的为人。”
“晴明,你呢……”
“我吗?”
“你比较想留名,或是比较想发财呢……”
“唔……很难说。”
“你不清楚吗?”
“我只是依照我的本色,随心所欲地活着而已。名声或财富,都是之后擅自随之而来的东西,宛如一场浅梦。来的话,我接受,不来也无妨,两者都无可无不可……”
“是吗……”
“博雅,我啊,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喝酒,度过如此刻这般的时光……我就心满意足了。人活在这世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事,但无论发生任何事,博雅啊,只要能拥有和你交杯换盏的时刻,我就十分满足了。之后的事,之后再说……”
晴明一反常态地多嘴饶舌。
“晴明,你怎么了?”
“我怎么了?”
“今天的你,很反常。”
“反常?”
“你从来不说这种话的。”
“大概被菊香醺醉了。”
晴明到此住嘴,无言地望向已昏暗的庭院。
“对了,晴明……”
博雅朝着晴明的侧脸,岔开话题。
“什么事?博雅。”
“你听人说过藤原忠常大人射中一头黑色大野猪这事吗?”
“唔,是半个月前发生的那件事吗?在北山射中的吧?”
“嗯。”
博雅点头,接着描述起来。
据说,北山出现了一头大野猪。
每天夜晚,大野猪会下山糟蹋农作物,甚至会闯入屋内吃掉该户人家储存的鱼干或青菜。有时更会咬走熟睡中的婴儿,吃进肚子。因是夜晚,没有人曾经清楚看见大野猪,但根据曾瞥到一眼的人说,是头全身长着黑毛的大野猪。
“既然如此,我去除掉吧……”
藤原忠常如此说。
忠常擅长射箭,至今为止,只要他瞄准猎物,无论天空飞翔的鸟,或地面爬行的虫,每一箭都能射中。
他本来就很喜欢行猎,猎得的野鹿或山猪更是不计其数。
忠常带着三名负责驱赶鸟兽的随从出了门。
夜晚——
一行人在据说那头山猪经常出没的村子里等待,果然不出所料,起初先听到树林下的草丛传出沙沙声,继而出现一头犊子般大小的野兽。
黑暗中,野兽的双眸闪闪发出红光。
“出现了……”
忠常把箭搭在弦上,拉弓射出。
放出的箭射中了野兽。
瞬间——
“齁汪汪汪!”
野兽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叫声。
刷!
刷!
随后,那头野兽再度冲进草丛,消失在澍林中。
之后,便不再有人看到那头野兽出现在北山,因此村人都说,野兽可能中箭受了重伤,死在山中了。
“可是,听说这三天来,忠常大人宅邱连续发生棘手难办的事,不是吗?”晴明道。
“正是啊,晴明。”
博雅说毕,咚一声把空酒杯搁在托盘上。
“这三天来,忠常大人宅邱连续发生两起家仆早上死在庭院里的事件。”
每次都是早上才被人发现尸体躺在庭院里,更可怕的是——
“鼻子、眼珠和脸上的肉都被吃得一干二净,连脑浆也被吃光,但其他部位都好好的。听说头部只剩头发和口中的舌头。”
肢体其他部位完整无缺,只有头部成为骷髅。
为何知道是被吃了——因为两具骷髅头上都留有野兽的咬痕。
“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和忠常大人射中那头野猪的事有关吗……”
“很难说,博雅,目前还不知道两者之间有无关系。”
“说的也是……”
“对了,有关基次大人在北山遭遇神隐那事,博雅,你听说了什么没有?”
“晴明,如果你说的是中纳言在原基次大人,那我听说了。”
“你听说了什么?”
“大约在十天前吧,基次中纳言大人不是到北山寻找药草吗……”
“是的。”
十天前——
在原基次带着两名随从,到山上摘取可以当药草的蘑菇。
至今为止,因为听说北山会出现一头大黑野猪,基次考虑到安全,一直没上山。但后来又听说藤原忠常用箭射中野猪,已经除害,因此基次便前往北山。
这季节,刚好可以在北山大量摘到一种名为冠茸的蘑菇,能治头痛。由于盛产时节即将结束,基次慌慌忙忙出门上山。
这位基次——虽然身分是可以进出宫廷的中纳言,但他对本草学深感兴趣,经常亲自去摘取药草,再亲手用药碾子磨碎、掺和,或揉成药丸,每逢自己生病时,总是自己开方配药服用。
听说他制的药比药师的处方更灵,而且接受了药师平大成、平中成两位大人的指导,医术早已远超过业余爱好者了。有时还特地请假,亲自上山摘取四季药草。
一行人搭牛车抵达半途,之后,基次亲自顺着山径上山。
包括两名随从,上山的人总计三名。
三人在树林中走着走着,立即发现冠茸。
“喔,找到了。”
“您看,那边也有。”
到处都是冠茸,三人忘我地忙着摘取。
等带去的笼子都盛满冠茸时,随从才发觉基次失踪了。
“基次大人!”
“中纳言大人!”
两名随从拼命呼叫,寻遍了四周,仍找不着基次的身影。
最后,天终于黑了。
“或许基次大人先下山了。”
“嗯,是啊,大人一定先回去了。”
两名随从好不容易才下了山,抵达牛车停留处时,仍不见基次踪影。
事情严重了。
第二天,宅邸的人雇了不少熟悉山里的人,在那一带的山谷或山脊搜寻,用尽所有方法找了三天,仍寻不到基次。
即便溪涧有水可以喝,但山中没有食物,于是众人都认为基次可能已经死了,尸体被山中的野兽吃掉,所以找了三天后便停止搜寻。
然而——
第五天傍晚,基次竟然回到自己的宅邸。
基次精神很好,虽然看上去有点疲累,不过他没有消瘦,而且面色丰润。
“基次大人,我们都担心得很。”
“太好了,平安无事……”
众人纷纷如此说。
“别担心,我很健康……”基次答。
可是,若有人问基次:
“您这几天都在哪儿过的呢?”
“这几天都在做什么呢?”
基次对这些问题均不作答。
“反正我已经平安回来了,这样不就行了?”
“我也莫名其妙。我在山中迷了路后,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,走到我熟悉的地方,之后好不容易才回来。”
基次的说明完全没头没脑。
即使他真的在山中徘徊了五天,也不可能如此有精神,但只要有人间及这点,基次总是答道:
“好了,不要再提这件事了。”
于是,宫中谣传道:
“基次那家伙,肯定是待在某个老相识的女人住处了吧。”
“大概和那个女人不欢而散,面子挂不住,所以才说不出到底待在哪里吧。”
“或许,对方身分很高,基次才不能说出对方是谁。”
这类谣传说得煞有介事。
然而,基次回来后,竟食欲不振,逐日消瘦下去。
脸色也日渐焦黄,有时会看似很痛苦地唉声叹气。
若有人问他:
“您在失踪的那五天期间,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?”
基次也只是用袖子捂住嘴巴答:
“不,没事。什么都没发生。”
这正是基次的事件。
二
“晴明啊,基次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”博雅问。
“我也猜不出。”晴明答。
“自古以来,不是常出现绝对不能说出详情,也不能告诉任何人的事吗?晴明。”
“是吗?”
“虽然不知是哪个时代,但你应该听过,有个在大峰山修行的僧人去了酒泉乡的故事……”
博雅开始描述。
僧人的名字没被记载下来,但据说那名僧人某天在爬大峰山时,中途迷了路。
他在以前从未见过的深谷中走着走着,最后抵达某村落。
僧人打算前去敲门,询问哪条路可通往高野或吉野,走着走着,竟然发现村中有一处涌泉。泉水喷涌不息,布置华丽,四周铺满石子,再仔细一看,喷出的泉水有点黄,而且很香。僧人立即伸手掬饮,喝了后,才发觉那是酒。
而且是美酒。
正当僧人又喝起来的时候:
“此处不是任何人能来的地方。”
他听到声音。
回头一看,原来村民站在四周,正望着僧人。
“我迷路了。”僧人答。
一名村民站出来,牵起僧人的手。
“随我来吧……”
僧人跟着村民进入一栋大房子。
房屋主人出来见客,看到僧人时,当下说:
“按惯例行事……”
僧人再度被人牵着手,带到房子后。
由于村人非常用力地握着僧人的手,僧人暗忖:对方一定是不想让自己逃走。
“你们打算杀我吗?”僧人问。
“是的。有外人闯进这个村落时,为了不让对方回去后乱传这里的事,我们都按惯例杀死对方。”
村民紧握着僧人的手,如此答。
“我绝对不会向别人提起村落的事。你能不能饶我一命……”僧人边哭边乞求。
“好吧。我就当作已经杀死你,饶你一命。听说杀了和尚,会被诅咒七世。但你绝对不能向任何人提起这村落的事。”
村民如此说,并指点僧人回去的路,之后放了僧人。
不料,僧人回到山下村庄后,竟到处向人说:
“我在山中发生了此等事。”
导致人人都得知该酒乡的存在。
结果,十名年轻村人来向僧人说:
“你带我们到那个村落去。”
“我要是去了,这回肯定会没命。”僧人答。
“我们都是身怀功夫的人。哪有那么容易就被杀死……”
年轻人腰上都佩着长刀,并手持弓箭。
“你带我们去!”
众人威胁僧人。
听年轻人这么说,僧人也动了心。
毕竟那儿有取之不尽的酒泉。只要得到酒泉,村人应该可以发财,过得很富足。
于是,僧人带着年轻人进入大峰山。可是,十名年轻人和僧人均……
“他们都没再回来,晴明……”博雅说:“其他类似的事不也有很多吗?教人不许说出在当地的所见所闻,要是泄漏,那人一定没有好下场……”
“确实有。”
“基次大人是不是也遭遇了类似的事,所以才缄口不言呢……”
“你对这事感兴趣?”
“嗯,很感兴趣。”
“那么,等一下当事人会来这儿,到时候你亲口问对方不就好了……”
“基次大人要来这儿?”
“嗯。”
“我完全不知道。”
“今天中午,基次大人遣人过来,传话说,有事要和我商量,想见我一面。我们此刻吃的蘑菇,正是基次大人的使者那时带来的……”
“什么……”
“我已经回复,基次大人来访时,源博雅大人也在场,若不在意这点,请随时大驾光临。所以基次大人应该快到了……”
晴明说的没错,约莫半个时辰后,在原基次果然出现了。
三
“我真不知该从何说起……”
基次在窄廊上坐下后,开口道。
他看上去极为疲惫,脸颊也凹陷了。
“老实说,我仍在犹豫,不知该不该说出此事……”
基次无法抬脸正面望着晴明,垂着头说话。
“只是,这件事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,因此我才亲自前来。我想,这种事应该和晴明大人商讨……不,应该说向晴明大人求救,才是最佳办法。来此之前,我明明下定决心,打算说出一切,可是,一旦真的来了,我反倒觉得更不安、更恐怖,或许口舌会不听指挥,说得结结巴巴,但我仍愿意说出一切。”
基次抹去额上流出的汗水,开始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四
那天——
基次确实摘了许多冠茸。
每摘下一棵,立即又发现另一棵,摘了另一棵,又马上看到第三棵。
如此摘着摘着,不知不觉中,基次发现自己和随从走散了,只剩自己一人。
到底该走哪条路才好呢?
山中树林本来就没有路。无论望向哪边,看到的景色都相同,基次根本分辨不出自己到底来自哪个方向。
是这边吗?
还是那边呢?
基次在树林中转来转去,结果走到更深的山里,完全手足无措。
不久,黄昏降临,四周逐渐暗下来。万一如此待到夜晚,很可能被野狼咬死。基次既不安又害怕,身心都即将耐不住时——
他看见火光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空气冰凉。
在这冰凉的空气中,仍隐约闻得到菊花香。
冬天的气息一天比一天深浓,目前已是清晨庭院会降霜的时期,惟有那隐约可闻的菊花香,在空气中留下秋日余韵。
晴明和博雅坐在窄廊上喝酒。下酒菜是烤蘑菇。
太阳刚下山,四周暮色苍茫。
式神蜜夜于方才点燃的火光,在灯台上摇曳不定。
每逢两人的酒杯空了,负责斟酒的是蜜虫。
“晴明啊,真是过得很快……”
博雅饮尽杯中酒,说。
“什么意思?”
晴明背倚柱子,端起酒杯送至唇边,问。
“我是说,时间过得很快……”
“是吗?”
蜜虫把酒倒入晴明和博雅的空酒杯。
“起初觉得夏天刚过,马上迎来秋天,等注意到时,秋天也即将结束。俗话说,年纪愈大,时间会过得愈快,晴明啊,这句话真是说的没错……”
“嗯。”
晴明点头,伸手去端刚盛满的酒杯。
“原本打算做这做那的,结果几乎一事无成,秋天就过了,你看,今年不是快结束了吗?晴明啊,人是不是就这样逐渐老去,然后死去呢……”
“大概吧……”
晴明掀动红唇低语,再将酒杯送至口边。
“不过,即便如此,那也并非坏事……”
晴明啜下少许酒,再将杯子搁回托盘。
“什么意思?”
“就像你说的,时间会移转,人也会老去,正因为如此,当人遇见自己喜爱的物事时,不是更会感慨万千吗……”
“你说的没错,晴明。所以人才会吟风咏月,陶醉于乐声中,起身而舞吧……”
“嗯,嗯……”
“大概也有人活得像此刻的菊花那般吧……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我是指,在这种万物皆移转、百花皆枯萎的状态中,不知在何处盛开,只隐约闻得其香……类似这种存在的人……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
“虽然我无法成为菊花香,但说不定有可能成为乐音。总有一天,人们会忘却源博雅这个人,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,也不知道这个人死了或仍活着,然后有某个人,不知道作曲人是我,而演奏我的曲子……这样应该就很好了吧……”
“这样确实很像你的为人。”
“晴明,你呢……”
“我吗?”
“你比较想留名,或是比较想发财呢……”
“唔……很难说。”
“你不清楚吗?”
“我只是依照我的本色,随心所欲地活着而已。名声或财富,都是之后擅自随之而来的东西,宛如一场浅梦。来的话,我接受,不来也无妨,两者都无可无不可……”
“是吗……”
“博雅,我啊,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喝酒,度过如此刻这般的时光……我就心满意足了。人活在这世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事,但无论发生任何事,博雅啊,只要能拥有和你交杯换盏的时刻,我就十分满足了。之后的事,之后再说……”
晴明一反常态地多嘴饶舌。
“晴明,你怎么了?”
“我怎么了?”
“今天的你,很反常。”
“反常?”
“你从来不说这种话的。”
“大概被菊香醺醉了。”
晴明到此住嘴,无言地望向已昏暗的庭院。
“对了,晴明……”
博雅朝着晴明的侧脸,岔开话题。
“什么事?博雅。”
“你听人说过藤原忠常大人射中一头黑色大野猪这事吗?”
“唔,是半个月前发生的那件事吗?在北山射中的吧?”
“嗯。”
博雅点头,接着描述起来。
据说,北山出现了一头大野猪。
每天夜晚,大野猪会下山糟蹋农作物,甚至会闯入屋内吃掉该户人家储存的鱼干或青菜。有时更会咬走熟睡中的婴儿,吃进肚子。因是夜晚,没有人曾经清楚看见大野猪,但根据曾瞥到一眼的人说,是头全身长着黑毛的大野猪。
“既然如此,我去除掉吧……”
藤原忠常如此说。
忠常擅长射箭,至今为止,只要他瞄准猎物,无论天空飞翔的鸟,或地面爬行的虫,每一箭都能射中。
他本来就很喜欢行猎,猎得的野鹿或山猪更是不计其数。
忠常带着三名负责驱赶鸟兽的随从出了门。
夜晚——
一行人在据说那头山猪经常出没的村子里等待,果然不出所料,起初先听到树林下的草丛传出沙沙声,继而出现一头犊子般大小的野兽。
黑暗中,野兽的双眸闪闪发出红光。
“出现了……”
忠常把箭搭在弦上,拉弓射出。
放出的箭射中了野兽。
瞬间——
“齁汪汪汪!”
野兽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叫声。
刷!
刷!
随后,那头野兽再度冲进草丛,消失在澍林中。
之后,便不再有人看到那头野兽出现在北山,因此村人都说,野兽可能中箭受了重伤,死在山中了。
“可是,听说这三天来,忠常大人宅邱连续发生棘手难办的事,不是吗?”晴明道。
“正是啊,晴明。”
博雅说毕,咚一声把空酒杯搁在托盘上。
“这三天来,忠常大人宅邱连续发生两起家仆早上死在庭院里的事件。”
每次都是早上才被人发现尸体躺在庭院里,更可怕的是——
“鼻子、眼珠和脸上的肉都被吃得一干二净,连脑浆也被吃光,但其他部位都好好的。听说头部只剩头发和口中的舌头。”
肢体其他部位完整无缺,只有头部成为骷髅。
为何知道是被吃了——因为两具骷髅头上都留有野兽的咬痕。
“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和忠常大人射中那头野猪的事有关吗……”
“很难说,博雅,目前还不知道两者之间有无关系。”
“说的也是……”
“对了,有关基次大人在北山遭遇神隐那事,博雅,你听说了什么没有?”
“晴明,如果你说的是中纳言在原基次大人,那我听说了。”
“你听说了什么?”
“大约在十天前吧,基次中纳言大人不是到北山寻找药草吗……”
“是的。”
十天前——
在原基次带着两名随从,到山上摘取可以当药草的蘑菇。
至今为止,因为听说北山会出现一头大黑野猪,基次考虑到安全,一直没上山。但后来又听说藤原忠常用箭射中野猪,已经除害,因此基次便前往北山。
这季节,刚好可以在北山大量摘到一种名为冠茸的蘑菇,能治头痛。由于盛产时节即将结束,基次慌慌忙忙出门上山。
这位基次——虽然身分是可以进出宫廷的中纳言,但他对本草学深感兴趣,经常亲自去摘取药草,再亲手用药碾子磨碎、掺和,或揉成药丸,每逢自己生病时,总是自己开方配药服用。
听说他制的药比药师的处方更灵,而且接受了药师平大成、平中成两位大人的指导,医术早已远超过业余爱好者了。有时还特地请假,亲自上山摘取四季药草。
一行人搭牛车抵达半途,之后,基次亲自顺着山径上山。
包括两名随从,上山的人总计三名。
三人在树林中走着走着,立即发现冠茸。
“喔,找到了。”
“您看,那边也有。”
到处都是冠茸,三人忘我地忙着摘取。
等带去的笼子都盛满冠茸时,随从才发觉基次失踪了。
“基次大人!”
“中纳言大人!”
两名随从拼命呼叫,寻遍了四周,仍找不着基次的身影。
最后,天终于黑了。
“或许基次大人先下山了。”
“嗯,是啊,大人一定先回去了。”
两名随从好不容易才下了山,抵达牛车停留处时,仍不见基次踪影。
事情严重了。
第二天,宅邸的人雇了不少熟悉山里的人,在那一带的山谷或山脊搜寻,用尽所有方法找了三天,仍寻不到基次。
即便溪涧有水可以喝,但山中没有食物,于是众人都认为基次可能已经死了,尸体被山中的野兽吃掉,所以找了三天后便停止搜寻。
然而——
第五天傍晚,基次竟然回到自己的宅邸。
基次精神很好,虽然看上去有点疲累,不过他没有消瘦,而且面色丰润。
“基次大人,我们都担心得很。”
“太好了,平安无事……”
众人纷纷如此说。
“别担心,我很健康……”基次答。
可是,若有人问基次:
“您这几天都在哪儿过的呢?”
“这几天都在做什么呢?”
基次对这些问题均不作答。
“反正我已经平安回来了,这样不就行了?”
“我也莫名其妙。我在山中迷了路后,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,走到我熟悉的地方,之后好不容易才回来。”
基次的说明完全没头没脑。
即使他真的在山中徘徊了五天,也不可能如此有精神,但只要有人间及这点,基次总是答道:
“好了,不要再提这件事了。”
于是,宫中谣传道:
“基次那家伙,肯定是待在某个老相识的女人住处了吧。”
“大概和那个女人不欢而散,面子挂不住,所以才说不出到底待在哪里吧。”
“或许,对方身分很高,基次才不能说出对方是谁。”
这类谣传说得煞有介事。
然而,基次回来后,竟食欲不振,逐日消瘦下去。
脸色也日渐焦黄,有时会看似很痛苦地唉声叹气。
若有人问他:
“您在失踪的那五天期间,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?”
基次也只是用袖子捂住嘴巴答:
“不,没事。什么都没发生。”
这正是基次的事件。
“晴明啊,基次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”博雅问。
“我也猜不出。”晴明答。
“自古以来,不是常出现绝对不能说出详情,也不能告诉任何人的事吗?晴明。”
“是吗?”
“虽然不知是哪个时代,但你应该听过,有个在大峰山修行的僧人去了酒泉乡的故事……”
博雅开始描述。
僧人的名字没被记载下来,但据说那名僧人某天在爬大峰山时,中途迷了路。
他在以前从未见过的深谷中走着走着,最后抵达某村落。
僧人打算前去敲门,询问哪条路可通往高野或吉野,走着走着,竟然发现村中有一处涌泉。泉水喷涌不息,布置华丽,四周铺满石子,再仔细一看,喷出的泉水有点黄,而且很香。僧人立即伸手掬饮,喝了后,才发觉那是酒。
而且是美酒。
正当僧人又喝起来的时候:
“此处不是任何人能来的地方。”
他听到声音。
回头一看,原来村民站在四周,正望着僧人。
“我迷路了。”僧人答。
一名村民站出来,牵起僧人的手。
“随我来吧……”
僧人跟着村民进入一栋大房子。
房屋主人出来见客,看到僧人时,当下说:
“按惯例行事……”
僧人再度被人牵着手,带到房子后。
由于村人非常用力地握着僧人的手,僧人暗忖:对方一定是不想让自己逃走。
“你们打算杀我吗?”僧人问。
“是的。有外人闯进这个村落时,为了不让对方回去后乱传这里的事,我们都按惯例杀死对方。”
村民紧握着僧人的手,如此答。
“我绝对不会向别人提起村落的事。你能不能饶我一命……”僧人边哭边乞求。
“好吧。我就当作已经杀死你,饶你一命。听说杀了和尚,会被诅咒七世。但你绝对不能向任何人提起这村落的事。”
村民如此说,并指点僧人回去的路,之后放了僧人。
不料,僧人回到山下村庄后,竟到处向人说:
“我在山中发生了此等事。”
导致人人都得知该酒乡的存在。
结果,十名年轻村人来向僧人说:
“你带我们到那个村落去。”
“我要是去了,这回肯定会没命。”僧人答。
“我们都是身怀功夫的人。哪有那么容易就被杀死……”
年轻人腰上都佩着长刀,并手持弓箭。
“你带我们去!”
众人威胁僧人。
听年轻人这么说,僧人也动了心。
毕竟那儿有取之不尽的酒泉。只要得到酒泉,村人应该可以发财,过得很富足。
于是,僧人带着年轻人进入大峰山。可是,十名年轻人和僧人均……
“他们都没再回来,晴明……”博雅说:“其他类似的事不也有很多吗?教人不许说出在当地的所见所闻,要是泄漏,那人一定没有好下场……”
“确实有。”
“基次大人是不是也遭遇了类似的事,所以才缄口不言呢……”
“你对这事感兴趣?”
“嗯,很感兴趣。”
“那么,等一下当事人会来这儿,到时候你亲口问对方不就好了……”
“基次大人要来这儿?”
“嗯。”
“我完全不知道。”
“今天中午,基次大人遣人过来,传话说,有事要和我商量,想见我一面。我们此刻吃的蘑菇,正是基次大人的使者那时带来的……”
“什么……”
“我已经回复,基次大人来访时,源博雅大人也在场,若不在意这点,请随时大驾光临。所以基次大人应该快到了……”
晴明说的没错,约莫半个时辰后,在原基次果然出现了。
“我真不知该从何说起……”
基次在窄廊上坐下后,开口道。
他看上去极为疲惫,脸颊也凹陷了。
“老实说,我仍在犹豫,不知该不该说出此事……”
基次无法抬脸正面望着晴明,垂着头说话。
“只是,这件事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了,因此我才亲自前来。我想,这种事应该和晴明大人商讨……不,应该说向晴明大人求救,才是最佳办法。来此之前,我明明下定决心,打算说出一切,可是,一旦真的来了,我反倒觉得更不安、更恐怖,或许口舌会不听指挥,说得结结巴巴,但我仍愿意说出一切。”
基次抹去额上流出的汗水,开始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那天——
基次确实摘了许多冠茸。
每摘下一棵,立即又发现另一棵,摘了另一棵,又马上看到第三棵。
如此摘着摘着,不知不觉中,基次发现自己和随从走散了,只剩自己一人。
到底该走哪条路才好呢?
山中树林本来就没有路。无论望向哪边,看到的景色都相同,基次根本分辨不出自己到底来自哪个方向。
是这边吗?
还是那边呢?
基次在树林中转来转去,结果走到更深的山里,完全手足无措。
不久,黄昏降临,四周逐渐暗下来。万一如此待到夜晚,很可能被野狼咬死。基次既不安又害怕,身心都即将耐不住时——
他看见火光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