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卷小僧 (第1/2页)
一
秋虫在鸣叫。
蟋蟀。
纺织娘。
玲虫。
这些昆虫在草丛四处发出鸣声。
夜晚——
自天而降的月光苍白地照射着庭院。
种在庭院里的枫树,枝头上的叶子应该已经染红,在月光中却看不清楚颜色。
草丛中应该也有桔埂和龙胆,但只凭月光也分辨不出在哪里。
此处是安倍晴明宅邸——
夜气冰冷。
晴明坐在窄廊,支器单膝,背倚柱子在喝酒。
他右手握着还剩半杯的酒杯,有意无意停在与胸平高之处,倾耳细听笛声。
博雅坐在晴明面前,唇上贴着龙笛正在吹奏。
笛子是妖鬼送给博雅的叶二。
清脆笛声溶入月光中,在庭院半空发出艳丽光芒。
笛声本来没有颜色也不会发光。
然而博雅的笛声极为出色,才会让人看到颜色与光。
让人以为,似乎可以看到原本不可能看得到的颜色以及亮光。
只要认为看得到,颜色和亮光便存在。
而且,博雅的笛声无论颜色、形状、动作、亮光都在变化。
甚至连宽松地披在晴明身上的白狩衣,看似也染上笛声的颜色。
博雅把叶二移离唇边。
笛声应该已经停止,但余音似乎仍袅袅停留在大气中。
“好出色的笛声……”晴明吐出一口气说:“我的心好象也染上了笛声的颜色,不愧是博雅……”
“晴明,你说真的?”博雅情不自禁问晴明。
“当然是真的。”
“晴明,你夸奖我,我很高兴,可是,你这样说,我反倒觉得背上好象会痒起来……”
“你以为我在逗你吗?”
“想起你平日的言谈,也难怪我会这样想。”
“听起来好象我平时老是在逗你?”
“难道没有?”
“我现在没在逗你。”
“你终于说了。”
“我说什么了?”
“你说现在没在豆我,言外之意不就表示你平常都在逗我吗?”
“没那回事。”
“真的?”
“博雅,再这样说下去会没完没了……”晴明道。
“那有什么关系?”
“你打算整夜都绕在这个话题上转?”
“如果我说正打算如此,你要怎样?”
“那我就跟你讨论有关咒的问题。”
“不行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反而会令我越听越莫名其妙。”博雅边把笛子收入怀中边说。
他伸手举起搁在窄廊的酒杯,一口气喝光剩下的酒。
把杯子搁回原处,蜜虫立即往杯内斟酒。
晴明微笑着观看蜜虫的举动。
“任何事都会结束……”晴明低语。
“恩。”博雅点头。
“花和生命也一样。”
“是啊。”
“当一件事结束,表示另一件事正开始。”
“即便今年的花谢了,明年不是还会再开吗?庭院那棵枫树也一样。”
“恩。”
“就算现在观看的红叶凋谢了,明年也会长出新的嫩芽,再度染上红色。”
“正是如此,博雅,可是,偶尔也有不知道自己已经该谢了,却仍继续绽开的花……”
“晴明,是什么花?”
“是诵经的花。”
“诵经?”
“恩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中午,鸡鸣寺遣人来过一趟。”晴明说出位于西京的某寺院名。
“鸡鸣寺?”
“恩,听说,每夜都会出现。”
“出现什么?”
“鬼。”
“鬼?”
“博雅,你先听我说……”
晴明开始讲述中午发生的事。
二
当天中午——
前来造访晴明的人是西京鸡鸣寺的安德和尚。
年六十八岁。
安德和尚和晴明相对而坐后,立即说:“出现了。”
“出现?”
“是。”
“出现什么?”晴明问。
“鬼。”安德以大陆国家用词回答。
鬼,亦即幽灵,唐朝人称呼死者幽魂为“鬼”。
“鬼出现在哪里?”
“观音堂。”
“观音堂是前些日子刚竣工的那座……”
“是。”安德点头。
一个月前,鸡鸣寺才在经堂西边建了一座观音堂。
是为了安置佛像工匠雕刻的主祀千手观音像而建立。
晴明也听说过此风声。
“是什么样的鬼?”
“是个会诵经的鬼。”
“是吗?”
“我先说明事情。”
安德和尚讲述起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三
事情是如此。
那天夜晚——
众人将千手观音菩萨安置在观音堂,大致结束了一切法事。
夜晚负责巡逻寺院的和尚名叫明珍。
按鸡鸣寺的规矩,在众人入睡前,必须由一个值勤和尚举着蜡烛巡视寺内一圈。
那天晚上,轮值者正是明珍。
他巡视了正殿、居室、经阁后,走向刚竣工不久的观音堂。
观音堂是独立建筑,要先到室外才能前往。
明珍举着灯火挨近观音堂,听到不知自何处传来的声音。
原来是有人在诵经。
倾耳静听之下,对方诵的是《观音经》。
意思是:那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位站起,袒露出右肩,合掌向佛陀请问,说出如下的话。
这是《法华经》第二十五品——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通称《观音经》。
诵经声依然持续,是明珍没听过的声音。
“奇怪……”
在这种时刻,到底是谁,又在哪里念诵《观音经》。
听起来似乎传自明珍正打算前往的观音堂。
明珍举高灯火挨近观音堂。
那声音果然传自观音堂。
是年轻人的声音。
“寺院里有嗓音那么年轻的和尚吗?”
明珍跨上观音堂,推开门扉。
声音大了起来,有人在黑暗中诵经。
“是谁?”明珍问。
没人回答。
只传来诵经声。
“有人在那儿吗?”明珍前进举高灯火,照亮里边,结果发现千手观音菩萨像前,有个朦胧人影坐在地上,“是谁?你在做什么?”明珍大声呼喊。
对方不可能听不见,然而,依旧没有回应。
仔细观看那人的背影,果然如声音一样,是个年少和尚,年约十三、四岁。
明珍觉得有点恐怖,问对方:“喂,你叫什么名字?”
可是,依旧没有回应。
小和尚只是继续念诵经文。
“这小子,难道是阴魂?”
明珍想到此,突然害怕起来,飞奔似的冲出观音堂逃走。
第二天早上,他问其他和尚:“昨晚有个小和尚在观音堂诵经,你知道是谁吗?”
“不知道。”
“不知道。”
所有和尚都摇头否认,无论问谁,大家都说昨晚没有人离开正殿。
“你大概是做梦了吧?”有人这样说。
可是,不多久便立即明白明珍不是在做梦。
因为翌夜值勤的和尚也遭遇了同样的事。
他跟前晚一样,来到经堂附近时听到有人在念诵《观音经》。
搜寻声音来源处,发现声音来自观音堂。
进入观音堂后,又发现一个小和尚在诵经。
“是谁?”和尚问,对方却没有回应。
因此那和尚也害怕得逃回来。
“有人进入观音堂吗?”
他问其他和尚,结果跟昨晚一样,没有人进入观音堂。
这事每晚都持续发生。
最后众人进行了试验,在天黑前先确认观音堂内没有任何人。
然后让三个和尚站在入口,彻夜守侯。
他们认为或许是外人偷偷潜进观音堂。
可是,结果证实并非如此。
守夜和尚明知无人进入观音堂,但一到夜晚,观音堂内仍会传出念诵《观音经》的声音。
进入观音堂查看,果然发现有个小和尚坐在千手观音像前念经。
和尚战战兢兢地从背后伸手触摸小和尚,却无法摸到小和尚的身体,伸出的手直接穿透过去。
小和尚不是这世上的人。
那以后,便不再有人敢在夜晚进入观音堂。
不过,值勤和尚还是每晚都会听到诵经声。
有时会在深夜听到。
总括众和尚的证言后,明白了两件事。
一是,小和尚从来没有诵毕《观音经》。
小和尚持续念诵着《观音经》,结尾应该是:
经文到此结束,可是小和尚诵毕最后这段经文后仍不停止诵经声,他诵毕最后一段,会再度从头诵起:
小和尚再三反复地念诵《观音经》,始终不结束。
而且据说此事已持续了一个月。
四
“所以,博雅,束手无策的安德大人就找到我这儿来了……”晴明说。
“可是,晴明,发生那件事的地方不是寺院吗?他们应该有对付阴魂的御修法,或降妖伏鬼之法才对呀……”博雅一脸想不通地问。
“听说他们进行过所有方法,大概仍是不行,才会来找我3。”
“晴明,你是不是有点幸灾乐祸……”
“我?”
“嘴角在笑。”
“这是天然的,我没有在笑。”
“是吗?”
“不过,我有点疑惑。”
“疑惑什么?”
“安德大师很可能隐瞒着什么事。”
“什么事?”
“目前还不知道。”
“对了,有关那座观音堂,十年前鸡鸣寺起火时不是曾经烧毁过?”
“是的,博雅。”
“说起来,只要建筑年数达十年,二十年或百年的宅邸,里面可能会住些阴魂或妖物,但是,刚竣工不久的观音堂会出现阴魂,这不是很奇怪?”
“所以我刚才说,安德大人大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秋虫在鸣叫。
蟋蟀。
纺织娘。
玲虫。
这些昆虫在草丛四处发出鸣声。
夜晚——
自天而降的月光苍白地照射着庭院。
种在庭院里的枫树,枝头上的叶子应该已经染红,在月光中却看不清楚颜色。
草丛中应该也有桔埂和龙胆,但只凭月光也分辨不出在哪里。
此处是安倍晴明宅邸——
夜气冰冷。
晴明坐在窄廊,支器单膝,背倚柱子在喝酒。
他右手握着还剩半杯的酒杯,有意无意停在与胸平高之处,倾耳细听笛声。
博雅坐在晴明面前,唇上贴着龙笛正在吹奏。
笛子是妖鬼送给博雅的叶二。
清脆笛声溶入月光中,在庭院半空发出艳丽光芒。
笛声本来没有颜色也不会发光。
然而博雅的笛声极为出色,才会让人看到颜色与光。
让人以为,似乎可以看到原本不可能看得到的颜色以及亮光。
只要认为看得到,颜色和亮光便存在。
而且,博雅的笛声无论颜色、形状、动作、亮光都在变化。
甚至连宽松地披在晴明身上的白狩衣,看似也染上笛声的颜色。
博雅把叶二移离唇边。
笛声应该已经停止,但余音似乎仍袅袅停留在大气中。
“好出色的笛声……”晴明吐出一口气说:“我的心好象也染上了笛声的颜色,不愧是博雅……”
“晴明,你说真的?”博雅情不自禁问晴明。
“当然是真的。”
“晴明,你夸奖我,我很高兴,可是,你这样说,我反倒觉得背上好象会痒起来……”
“你以为我在逗你吗?”
“想起你平日的言谈,也难怪我会这样想。”
“听起来好象我平时老是在逗你?”
“难道没有?”
“我现在没在逗你。”
“你终于说了。”
“我说什么了?”
“你说现在没在豆我,言外之意不就表示你平常都在逗我吗?”
“没那回事。”
“真的?”
“博雅,再这样说下去会没完没了……”晴明道。
“那有什么关系?”
“你打算整夜都绕在这个话题上转?”
“如果我说正打算如此,你要怎样?”
“那我就跟你讨论有关咒的问题。”
“不行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反而会令我越听越莫名其妙。”博雅边把笛子收入怀中边说。
他伸手举起搁在窄廊的酒杯,一口气喝光剩下的酒。
把杯子搁回原处,蜜虫立即往杯内斟酒。
晴明微笑着观看蜜虫的举动。
“任何事都会结束……”晴明低语。
“恩。”博雅点头。
“花和生命也一样。”
“是啊。”
“当一件事结束,表示另一件事正开始。”
“即便今年的花谢了,明年不是还会再开吗?庭院那棵枫树也一样。”
“恩。”
“就算现在观看的红叶凋谢了,明年也会长出新的嫩芽,再度染上红色。”
“正是如此,博雅,可是,偶尔也有不知道自己已经该谢了,却仍继续绽开的花……”
“晴明,是什么花?”
“是诵经的花。”
“诵经?”
“恩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中午,鸡鸣寺遣人来过一趟。”晴明说出位于西京的某寺院名。
“鸡鸣寺?”
“恩,听说,每夜都会出现。”
“出现什么?”
“鬼。”
“鬼?”
“博雅,你先听我说……”
晴明开始讲述中午发生的事。
当天中午——
前来造访晴明的人是西京鸡鸣寺的安德和尚。
年六十八岁。
安德和尚和晴明相对而坐后,立即说:“出现了。”
“出现?”
“是。”
“出现什么?”晴明问。
“鬼。”安德以大陆国家用词回答。
鬼,亦即幽灵,唐朝人称呼死者幽魂为“鬼”。
“鬼出现在哪里?”
“观音堂。”
“观音堂是前些日子刚竣工的那座……”
“是。”安德点头。
一个月前,鸡鸣寺才在经堂西边建了一座观音堂。
是为了安置佛像工匠雕刻的主祀千手观音像而建立。
晴明也听说过此风声。
“是什么样的鬼?”
“是个会诵经的鬼。”
“是吗?”
“我先说明事情。”
安德和尚讲述起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事情是如此。
那天夜晚——
众人将千手观音菩萨安置在观音堂,大致结束了一切法事。
夜晚负责巡逻寺院的和尚名叫明珍。
按鸡鸣寺的规矩,在众人入睡前,必须由一个值勤和尚举着蜡烛巡视寺内一圈。
那天晚上,轮值者正是明珍。
他巡视了正殿、居室、经阁后,走向刚竣工不久的观音堂。
观音堂是独立建筑,要先到室外才能前往。
明珍举着灯火挨近观音堂,听到不知自何处传来的声音。
原来是有人在诵经。
倾耳静听之下,对方诵的是《观音经》。
意思是:那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位站起,袒露出右肩,合掌向佛陀请问,说出如下的话。
这是《法华经》第二十五品——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通称《观音经》。
诵经声依然持续,是明珍没听过的声音。
“奇怪……”
在这种时刻,到底是谁,又在哪里念诵《观音经》。
听起来似乎传自明珍正打算前往的观音堂。
明珍举高灯火挨近观音堂。
那声音果然传自观音堂。
是年轻人的声音。
“寺院里有嗓音那么年轻的和尚吗?”
明珍跨上观音堂,推开门扉。
声音大了起来,有人在黑暗中诵经。
“是谁?”明珍问。
没人回答。
只传来诵经声。
“有人在那儿吗?”明珍前进举高灯火,照亮里边,结果发现千手观音菩萨像前,有个朦胧人影坐在地上,“是谁?你在做什么?”明珍大声呼喊。
对方不可能听不见,然而,依旧没有回应。
仔细观看那人的背影,果然如声音一样,是个年少和尚,年约十三、四岁。
明珍觉得有点恐怖,问对方:“喂,你叫什么名字?”
可是,依旧没有回应。
小和尚只是继续念诵经文。
“这小子,难道是阴魂?”
明珍想到此,突然害怕起来,飞奔似的冲出观音堂逃走。
第二天早上,他问其他和尚:“昨晚有个小和尚在观音堂诵经,你知道是谁吗?”
“不知道。”
“不知道。”
所有和尚都摇头否认,无论问谁,大家都说昨晚没有人离开正殿。
“你大概是做梦了吧?”有人这样说。
可是,不多久便立即明白明珍不是在做梦。
因为翌夜值勤的和尚也遭遇了同样的事。
他跟前晚一样,来到经堂附近时听到有人在念诵《观音经》。
搜寻声音来源处,发现声音来自观音堂。
进入观音堂后,又发现一个小和尚在诵经。
“是谁?”和尚问,对方却没有回应。
因此那和尚也害怕得逃回来。
“有人进入观音堂吗?”
他问其他和尚,结果跟昨晚一样,没有人进入观音堂。
这事每晚都持续发生。
最后众人进行了试验,在天黑前先确认观音堂内没有任何人。
然后让三个和尚站在入口,彻夜守侯。
他们认为或许是外人偷偷潜进观音堂。
可是,结果证实并非如此。
守夜和尚明知无人进入观音堂,但一到夜晚,观音堂内仍会传出念诵《观音经》的声音。
进入观音堂查看,果然发现有个小和尚坐在千手观音像前念经。
和尚战战兢兢地从背后伸手触摸小和尚,却无法摸到小和尚的身体,伸出的手直接穿透过去。
小和尚不是这世上的人。
那以后,便不再有人敢在夜晚进入观音堂。
不过,值勤和尚还是每晚都会听到诵经声。
有时会在深夜听到。
总括众和尚的证言后,明白了两件事。
一是,小和尚从来没有诵毕《观音经》。
小和尚持续念诵着《观音经》,结尾应该是:
经文到此结束,可是小和尚诵毕最后这段经文后仍不停止诵经声,他诵毕最后一段,会再度从头诵起:
小和尚再三反复地念诵《观音经》,始终不结束。
而且据说此事已持续了一个月。
“所以,博雅,束手无策的安德大人就找到我这儿来了……”晴明说。
“可是,晴明,发生那件事的地方不是寺院吗?他们应该有对付阴魂的御修法,或降妖伏鬼之法才对呀……”博雅一脸想不通地问。
“听说他们进行过所有方法,大概仍是不行,才会来找我3。”
“晴明,你是不是有点幸灾乐祸……”
“我?”
“嘴角在笑。”
“这是天然的,我没有在笑。”
“是吗?”
“不过,我有点疑惑。”
“疑惑什么?”
“安德大师很可能隐瞒着什么事。”
“什么事?”
“目前还不知道。”
“对了,有关那座观音堂,十年前鸡鸣寺起火时不是曾经烧毁过?”
“是的,博雅。”
“说起来,只要建筑年数达十年,二十年或百年的宅邸,里面可能会住些阴魂或妖物,但是,刚竣工不久的观音堂会出现阴魂,这不是很奇怪?”
“所以我刚才说,安德大人大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