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塔 (第1/2页)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蝉鸣喧嚣。

        晴明宅邸中,庭院里种着樱树、松树、枫树。蝉鸣声从每棵树的梢头倾泻而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晴明和博雅两人耳听蝉鸣,把酒对盏。

        博雅盘腿坐在檐廊的蒲团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晴明则背倚廊柱,支起单膝,身着一袭白色狩衣。他左手那白皙的指尖捏起杯盏,移向殷红的唇边。

        端至半途,耳边传来博雅的叹息声,晴明手上的动作一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了,博雅?”

        问完之后,晴明才继续将酒盏送至嘴边,饮尽了杯中酒。

        空盏被搁回食案上,正持瓶往里斟酒之人,不是蜜虫,而是外表看着像十四五岁少年的露子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年轻的姑娘,一双乌黑的眼眸总是滴溜溜地转着。她芳龄十八,是从三位橘实之大人的千金。

        已是何时出嫁都不稀奇的年纪了,她却连眉毛也没拔,牙齿也不染。穿着和晴明一样的白色狩衣,作男子打扮,用红绳将一头秀发束于脑后,清丽脱俗。

        露子喜欢昆虫,房中各处都饲养着虫子。不过身为父亲的实之,还是希望女儿能够把精力花在其他重要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蝼蛄男、蟾蜍麻吕、蚱蜢麻吕、雨彦,她常常支使这四个男孩子去捉来些稀罕的小动物,把它们养在府中。若是碰到还没有名字的品种,就自己给它们取名,还让画师临摹下这些花草虫鸟,做成“生态日记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的观察对象,还包括蟾蜍、蛇、鱼之类的生物。家里饲养着乌毛虫,也就是毛毛虫、青虫等的幼虫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露子啊,你也不小了。到宫中供职一事,我也不强求。但像你这般年纪,该和一位身份高贵的男子交往,为他生儿育女了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实之责备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比起乌毛虫那种令人不适之物,这世上之人啊,总是喜欢追求美丽的蝴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呀,父亲大人,那美丽的蝴蝶就是乌毛虫变成的。再说,乌毛虫本身也足够美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露子啊,你可知女人的幸福,取决于能否为显赫人家有地位的男子生下孩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父亲大人,看来您是被骗了。从来就没有女人的幸福这种说法。若是有,那也不是女人的幸福,而是我的幸福。父亲大人,请您不要把您口中女人的幸福,和我的幸福混为一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像这样,这对父女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“交锋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露子啊,我也不是出于作为父亲的偏爱才说这话的,你的容貌明明很出众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就是我。喜欢虫子,喜欢在草地上奔跑。要我躲在竹帘后扭捏作态,我绝对不干。如果有人说就喜欢我的本色,那尚且不论。若是要我为哪位大人生儿育女,而变得没法做我自己,那我宁愿一辈子像现在这般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露子却同晴明、博雅十分亲近。有时到晴明宅邸做客,就会代替蜜虫为两人斟酒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待露子往杯中斟满酒的时候,博雅开口道:“晴明,近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想?”

        晴明伸手取过满盈的酒盏。偶有微风拂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想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像现在耳边的蝉鸣声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博雅微微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不,不一定是蝉鸣,像那樱、这风也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博雅端起酒盏,并未送至口中,微微抬起的手停在了半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风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还是说蝉吧。比方说,此刻在鸣叫的蝉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博雅将目光投向庭中,仿佛是在用眼睛观赏那从树梢倾泻而下的蝉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觅勿觅勿蝉。”露子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是觅勿觅勿蝉啊……”晴明细品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总是‘觅——觅——’地叫着,所以叫它觅勿觅勿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露子从不直呼蝶或蝉,而是一一为它们取上名字,为这世间无名的生灵百态命名。用晴明的话来说,就是她对施咒乐在其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同一株樱树上一齐鸣叫的,是尽了尽了蝉。这尽了尽了蝉,在土壤里蛰伏六年,破土后只能活七日,最长也活不过半个月,就会死去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样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论是哪种蝉,会叫的都是公蝉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,母蝉是默不作声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公蝉为何要那样鸣唱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想,大概是在呼唤母蝉吧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像那样终日鸣唱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露子点头的时候,博雅又叹了口气。“啊,如今我耿耿于怀的,正是此事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博雅并未饮手中的酒,而是将杯盏搁回食案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没等晴明询问,博雅开口吟咏起一首和歌。

        空蝉归壳于木,魂踪无迹成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《古今集》中,一位无名氏所作的和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晴明默默地拿起酒盏,好让博雅继续说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人也好,不,不限于人,这天地间的万物,不都像这空蝉一般吗?出生,然后死去。我知道这是自然法则,但人活一世,到底能做多少事呢?我吹笛,同那蝉鸣本质是一样的吧。不断地循环往复,直至留下空蝉,离开尘世。无论身着多么华贵的衣饰,到最后终究是肉体消亡,空余衣裳,想来总有点寂寞呀。不过转念一想,能活得如蝉一般,反倒觉得庆幸起来。这般说不清道不明的心境,让我生出无限感慨啊,晴明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晴明不语,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搁下了杯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了?”博雅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往常我如此感叹一番后,不是总免不了要被你调侃几句嘛。你看,我都摆好防御架势,严阵以待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想要我说几句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是。不不不,我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博雅取过酒盏,一口饮下。露子往搁下的空杯中斟上酒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,此中禅理,比起我们,请教佛门之人不是更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佛门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今天玄珍和尚会来此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比叡山的那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正是,说是有事相商。跟他说了今日源博雅大人也在,他说并不介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找你商量什么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近些时日,做了颇古怪的梦,希望我为他解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梦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曾梦见过的人,近来几乎每晚都在梦中出现,要求和尚履行承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旧梦、要求……是这些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还是听他本人说吧。看样子,玄珍大人好像已经到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晴明看着出现在庭院中的蜜虫的身影,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玄珍僧都是比叡山的僧人,时年六十有六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原名平政常,是名武士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五年前忽有所悟,抛下妻儿,遁入佛门。

        近来,玄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,梦中有个男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人身披黑色铠甲,对玄珍说:“请您履行承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腰际虽无佩剑,但模样看着像是个士兵。两道长眉伸向鬓角,四方形的下巴棱角分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请将我们从这苦役中解放出来。”他神情严肃地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张面孔眼看已是精疲力尽,好像下一刻就会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玄珍略一思索,感觉在哪儿见过这张脸,却又不敢确定。那人所说的承诺,又是什么呢?

        他想不明白。本以为只是个梦而已,所以并未深究。然而,两次、三次、四次梦到之后,他不由得觉得,其中必有蹊跷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在第五次入梦时,玄珍在梦中问道:“你屡屡出现在我的梦中,敢问怎么称呼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下无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有名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吾等皆是士兵,并未一一取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吾等?”玄珍沉吟了一遍,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    原以为是一人,不曾想那男子的身后,层层叠叠地排列着无数个有着相同面孔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多达数百、数千、数万……全都身披黑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让我履行昔日的承诺,究竟是何时应下的什么承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十五年前,在广隆寺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听闻此言,玄珍随即“啊”的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男子所为何事,他全都想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玄珍也随之从梦中醒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玄珍,也就是平政常,曾是平贞盛的家臣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庆三年,在平将门之乱中,他跟随贞盛戡平叛乱。同年,政常出师西国,讨伐藤原纯友之乱,该叛乱也于翌年被镇压。

        主将贞盛因立下功勋,受封从五位上,其麾下的政常亦功成名就。然而,政常却在那时患上了心疾。

        自那两场战役之后,他的心头始终有阴影笼罩。

        政常是个心地宽厚之人,但因他武力高强,又赤胆忠心,作战时为主将尽心竭力、全力厮杀,不得已伤了众多性命。

        成为敌我不过是机缘巧合,同是平氏一族的平将门,想必也有自己的说辞吧。就算是对方阵营的纯友,也有他们的主张。尽管如此,政常心里也清楚,一旦站到了对立面上,再去追问那些所谓的正义和是非,已是毫无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 交战时,仅凭主将一声令下,就不得不赌上性命竭力拼杀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如此,他背负的杀戮也太过沉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知道持弓射人时,箭矢呼啸着贯穿对方骨肉的触感,也熟知刀剑没入人体的感觉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死去的人,同自己一样,或许家中也有妻儿。各为其主,自己只不过是侥幸活了下来,不然死去的说不定就是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日日想着这些,终是积郁成疾。

        政常想到雕刻佛像,以此祭奠被自己夺去性命之人。于是花了一年时间,刻了一尊文殊菩萨像,供奉于太秦的广隆寺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来,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时,政常在广隆寺的厢房中留宿,晚上做了一个梦。

        梦中,政常站在一片陌生的草原上,不知身在何处。

        草原的正中央,高耸着一座塔——是一座石塔,相当巍峨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见过多次教王护国寺的五重塔,而眼前这塔,比五重塔还要高。目测有五重塔的两倍以上。而且,塔还在继续建造。

        定睛一看,有数百人、数千人、数万人肩上扛着石块,不断往上攀登,将石块运至塔的顶部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扛着石块登塔之人,一律穿着黑色铠甲。

        浩浩荡荡的人群,串联起广茂草原的地平线两端。

        附近还有穿着红色铠甲的士兵,他们腰际悬着佩剑,监管着那些堆积石块之人。其中,不乏对身覆黑甲的士兵拔剑恐吓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,再搬快一点!”

        身覆黑甲的士兵们没有武器,只能服从拿着剑的红甲士兵们。

        建起这么高的塔,到底要费多少年月呢?

        光是这么一想,就令人生畏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此时,传来嗵的一声,有人猛地撞上了政常的后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块巨石滚落到草地上,一个身覆黑甲的士兵倒在一旁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来是那个士兵从某处搬来石头,却因难以承重而脚步踉跄。在撞上政常的瞬间,肩上的石块失手掉落,自己也筋疲力尽地倒地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怎么了,不要紧吧?”政常将那名摔倒的士兵扶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没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在政常的搀扶下,士兵勉强站直了身子。只见他脸上有两道异常长的眉毛,下巴成四方形,棱角分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请问你在这里做什么?”政常问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建塔。”士兵小声答道,神情悲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塔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垒筑那边的那座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为何要建一座那样的塔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……我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哎,你不知道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对所做之事并不了解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不是做,而是被命令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被命令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正是,我们败于那些身覆红甲的士兵的国家,只能受其驱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这样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总之,再过三年,这塔应该就能建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到那时候,就可以摆脱这差事,恢复自由身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,并非如此。”士兵说着,潸然泪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为何这般哭泣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刚才说,这塔还有三年左右就能建成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为何要哭泣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塔建成后,紧接着就要将它拆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拆毁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每当塔建成之后,那些身覆红甲的士兵就会下令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命令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他们会说,从现在起,你们开始把石头从这建好的塔上搬走,恢复这片草原的原貌吧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把石头搬走?恢复草原原貌,是指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是字面上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为何?究竟出于什么原因,不得不拆毁刚刚建成的塔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就是我等的命运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命运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约在百年前,那些红甲士兵的国家同我国交战,我们战败了。他们就开始折磨我们,为了让我们绝望,勒令我们不断地重复建塔、毁塔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竟会如此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塔初次建成时,我们十分高兴。尽管是战败之身,成了阶下囚,做着苦役,但竣工时仍能感受到那无可替代的成就感。塔建成了,本以为足足七年的辛苦劳作总算有了回报。可是,当我们接到命令,要将那塔拆毁时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说话间,那有着坚毅下巴的男人扑簌簌地流下泪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建塔花七年,毁塔又要七年。拆毁后,接着又一次在原址上建塔,建成后再将它拆毁。百年来,我们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实在是……这也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政常对眼前这个有四方下巴的男人心生同情,同时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,这世间众生,不也像这些黑甲士兵一样吗?为达成某事日复一日地劳作。但真的有功成的那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