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藏恋始末 (第1/2页)
一
晴明出声念出这首和歌,源博雅说:“真稀罕。”
两人在喝酒。
地点是晴明宅邸窄廊。
晴明如常身穿白狩衣,背倚柱子。
细长右手指端着杯中物只剩一半的酒杯。
喝干半杯酒后,晴明把酒杯移开唇边,凌空举着,之后低声念出这首和歌。
“晴明,原来你偶尔也会作和歌。”
“我作和歌吗……”
晴明微笑着以凤眼眼角瞄了博雅一眼。
他的脸庞朝向庭院,只转动望着庭院的眸子,瞄了博雅一眼。
庭院的白梅已经绽开。
微微吹来的风中可以闻到那股甘美花香。
有时因风势强弱变化,令梅香在瞬间中断,继而又飘过来。
繁缕,野甘草,山蒜……
庭院四处开始冒出新绿嫩芽。
“想要忘掉意中人,应该很难吧。”博雅喃喃自语。
“你明白这首和歌的意思?”
“当然明白。”博雅说毕,将手中的酒杯搁在窄廊上。
坐在一旁的蜜夜举起瓶子往酒杯内斟酒。
“意思是好不容易才忘掉那人,但听着黄莺啼叫却又想起那人吧?”
“大致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“怎么,晴明,你这话好像另有含义?”
“不是,博雅,我不是说你解释错了。”
“晴明,你明明就是这个意思,你那样说,不就表示我解释错了吗?”
“我不是那个意思。”晴明苦笑。
“晴明,你那样笑不也有点坏心眼吗?你干脆老实说出心中的想法好不好?”
“不,我是觉得黄莺那句……”
“黄莺怎麽了?”
“你认为是什么意思?”
“这还有什么意思?黄莺不就是黄莺吗?难道还有其他意思?”
“实际上这首和歌指的应该是春季吧,黄莺大概也真的在啼叫,只是,和歌里的‘啼叫’指的不是真正的黄莺啼声。”
“什么?”
“是暗指意中人的声音,大概指的是信件吧,虽然也可以解释为有关那人的风声,不过在这里应该解释为信件。”
“喂,晴明。”
“干嘛?”
“你是不是在害羞?”
“害羞?”
“你根本不用害羞,有意中人是件喜事,我也很高兴你曾经有过那种恋爱心情……”
“等等,博雅。”
“不等,有过恋情又怎样呢?要是自己作的和歌,当然可以把黄莺啼声解释成什么风声或信件之类的,可对观赏和歌的读者来说,他们怎么知道黄莺就是暗示信件?”
“不是,博雅,这不是我作的和歌。”
“啊?”
博雅本想把自窄廊上拿起的酒杯举起,却在途中顿住。
“那到底是谁作的和歌?”
“是净藏大人。”
“净藏大人……”
“嗯。”晴明点头。
净藏——三善清行之子。
将门之乱那时,净藏在比睿山修行密教降伏之法。
去年将门复苏打算对京城作祟时,他也跟晴明联手击退了将门。
目前应该身在东山云居寺。
“没想到净藏大人竟作了这种和歌……”
“作了。”
和歌的意思是:
经历种种艰苦修行,好不容易才刚忘却对你的爱慕之情,布料收到你的信件后又死灰复燃。
“唉……”
难怪博雅会深深叹气。
净藏大人,不但是高僧,也是位具有各种奇特德誉的人物。
“净藏大人今年不是高龄七十一了?”
“嗯。”
“哎呀哎呀,不过,感情这事确实很难讲,虽然令人惊讶,却又令人高兴,这事不坏。”
“可是,博雅,这和歌确实是净藏大人作的,但不是在今年春天作的。”
“那到底是哪时?”
“应该是四十年前吧。”晴明说道。
“什么……”博雅突然全身无力,“原来你说的是往昔的恋情啊?”
“不,博雅,好像也不是这样。”
“啊?你刚才不是说那是四十年前作的和歌吗?”
“的确是四十年前作的,不过,或许那段恋情仍……”
“仍怎样?”
“我的意思是,那段恋情也许还未结束……”
“那真是太……”
博雅一脸不胜感慨之情在此顿住,又接着问:“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?”
“你干脆自己去问他本人不就好了……”
“问本人?”
“他不久会来这里。”
“什么?”
“两天前,我收到净藏大人的信,信中说要过来一趟。”
“唔。”
“信中也写着那首和歌,他问我能不能助和歌中的女子一臂之力。”
“这样好吗?”
“什么好不好?”
“我是说,我人在这里好不好?这应该是私下商讨的事吧。”
“没问题,他知道你会在,我事前已经告诉他,他来那天,源博雅大人也会在场,既然他明知你在这里仍要来,不就表示没问题吗……”
晴明还未说完,蜜虫即自窄廊彼端拐角出现。
蜜虫挨近后坐在窄廊上说:“净藏大人刚才莅临了。”
“请他来这里。”晴明说。
蜜虫垂脸点头说声“是”,又从窄廊走开消失于彼端。
不久,蜜虫再度回来,身边跟着净藏。
二
净藏以看不出是七十一岁高龄的矍铄步伐走来,在窄廊坐下。
他面向庭院,落座于相对而坐的的晴明与博雅之间后退两步之处。
蜜夜搁下新酒杯,在酒杯内斟酒。
酒杯内斟满酒后,净藏举杯送至自己唇边自言自语道:“好久没酒喝了。”
接着撅起嘴唇津津有味地吸允酒,喝进胃内。
待那酒渗入体内,再吐出一口气,同时低语:“甘露……”
之后把空酒杯搁在窄廊,蜜夜打算往杯内斟酒时,净藏低语:“不用了,够了。”
净藏那张满布深浓皱纹的脸庞微微泛红。
“醉了……”
他那表情确实像是喝醉了。
不过一小杯的酒,净藏喝下后似乎立即在他体内循环。
坐在眼前的这人无疑是位七十一岁的老人,但那模样却宛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幼儿。
“很美的庭院。”净藏望着庭院道。
不仅繁缕,庭院四处还可见到冒芽的荠菜和宝盖草。
自屋檐斜射下来的阳光已抵达净藏的膝盖前方。
“晴明,你看过我给你的信吧?”净藏改用一本正经的口吻问。
“是,倘若有我能效劳之处,请尽管提出……”
“哎,这事说来很丢脸,明明是我惹出的,却必须拜托你善后。”
净藏浮出羞愧般的笑容继续说:“可是晴明,我觉得这类事还是全权交给你这样的人处理最好……”
说毕,他望向庭院。
午后阳光中飘荡着梅香。
“这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,当时此事也隐约传出风声,或许你多少有所耳闻。”
“是。”
晴明点头,净藏继续说:“博雅大人,您大概会觉得无聊,就当我在述说往事,姑且听之可好?”
“那是当然的。”博雅低头行个礼。
净藏无言点头,交互望着晴明和博雅说:“以前曾发生过这种事……”
之后净藏开始述说起那段往事。
三
四十年前——
当时净藏才三十出头——
有位名为平中与的人,乃近江国守。
家境很富裕,膝下有好几个孩子,其中有个女儿,那女儿花容月貌,头发很长,举止温柔,也有才华。
中与和妻子非常疼爱这女儿,有不少身份高贵的男子来夜访但父亲中与不允许女儿接受。
忠于打算将来送女儿进宫伺候皇上。
然而此女直至二十岁始终没有机会进宫,这时发生怪事,某妖物附在女儿身上。
此女被妖物附身而卧病在床,躺了好几天一直无法起身。
“这大概是某种作祟吧。”
中与遣人到处搜寻会持咒祛病的法师,请他们来祈祷念咒,却完全无效。
“睿山有位名为净藏大人的高僧。”中与家下人如此说。
净藏当时虽然才三十出头,却早已赫赫有名。
近江守中与马上遣人前往睿山,厚礼拜托净藏,净藏也答应动身。
来到近江国后,净藏隔着垂帘为女子持咒。
结果立刻拔除了附身妖物,眨眼间女子便恢复健康。
净藏打算返回睿山,却被中与挽留。
“请大人无比在我家住下,继续为我女儿持咒几天。”
净藏接受对方恳求,留了下来,在中与宅邸住了几天,为女子进行加持。
某天,偶然风动,卷起垂帘,净藏看见女子的容貌与身姿。
净藏内心立即兴起恋慕之情。
那情感之强烈,连像净藏这样的高僧都无法专心把经念好。
如此继续下去的话,净藏不知自己到底会做出什么事。
他只能返回睿山。
然而——
当他打算回睿山时,中与又挽留他。
基于恋慕之情,又有人挽留,净藏也就情不自禁的继续留下。
这段恋情令净藏食不下咽,逐日消瘦。
当中与家下人开始纷纷怀疑,这回可能轮到净藏被附身时,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,感情如此深浓,女子当然不可能毫无知觉。
“净藏大人……”女子在垂帘后开口:“您怎么了?”
这天刚好终于外出不在邸内。
听到温柔的问候声,净藏再也无法忍耐。
他掀开垂帘进入房内,一把搂住女子说:“有鬼附在我体内……”
净藏在女子耳中注入烈火般的话语。
女子没有抵抗。
“我体内也有鬼……”
她也搂住净藏。
两人有了夫妻之实。
中与即他人立即察觉此事。
“你真是个不知羞耻的和尚,本以为你是位大德,原来不是,我上当了。”
中与如此臭骂净藏,净藏无话可说。
“我不能在待下去了。”
净藏告别中与宅邸,他虽离开宅邸,却也没脸回睿山。
于是幽居在鞍马山。
他远离村庄结庐,每天在瀑布下修行,诵经不止。
然而,他依然无法忘却那女子。
整天心不在焉,脑中浮出的尽是——女子的脸庞、声音、柔软的肢体、温暖的肌肤温度。
一年——
两年——
三年过了,净藏也收了弟子,但仍忘不了女子身影。
某天,早上醒来时,他发现枕边搁着一封信。
“这是谁搁的?”
净藏问弟子,弟子们却说不知道。
打开信件一看,正是那女子送来的。
“这封信来自我暗暗心念的那人。”
信上只有那女子亲笔写的一首和歌。
意思是:进入鞍马山中的人儿啊,无论路途再如何黑暗,请你顺着来时路回到我身边吧。
到底是谁把信送到这儿?
当然不可能是女子亲自送来的。
净藏当下心乱如麻。
他虽然佯装若无其事,但图具其形的袈裟正如遇上暴风雨的树叶,已飞往天空,净藏手足无措的令人同情。
“目前暂且不管这事,还是专心修行吧……”
他埋头勤奋苦行,打算忘掉女子的事,却无法做到。
半夜——
净藏一路奔下鞍马山,前往女子宅邸,遣人去通告自己来访之事。
女子避人眼目迎净藏入宅邸,再度结为露水夫妻。
虽然净藏当晚便回到鞍马山,思念女子的感情却有增无减。
全身都快要支离破碎。
他送一首和歌给女子:
女子也送来一首返歌:
意思是:难道你已完全忘掉我了?听到莺啼才响起我,令人感到可悲——净藏又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
晴明出声念出这首和歌,源博雅说:“真稀罕。”
两人在喝酒。
地点是晴明宅邸窄廊。
晴明如常身穿白狩衣,背倚柱子。
细长右手指端着杯中物只剩一半的酒杯。
喝干半杯酒后,晴明把酒杯移开唇边,凌空举着,之后低声念出这首和歌。
“晴明,原来你偶尔也会作和歌。”
“我作和歌吗……”
晴明微笑着以凤眼眼角瞄了博雅一眼。
他的脸庞朝向庭院,只转动望着庭院的眸子,瞄了博雅一眼。
庭院的白梅已经绽开。
微微吹来的风中可以闻到那股甘美花香。
有时因风势强弱变化,令梅香在瞬间中断,继而又飘过来。
繁缕,野甘草,山蒜……
庭院四处开始冒出新绿嫩芽。
“想要忘掉意中人,应该很难吧。”博雅喃喃自语。
“你明白这首和歌的意思?”
“当然明白。”博雅说毕,将手中的酒杯搁在窄廊上。
坐在一旁的蜜夜举起瓶子往酒杯内斟酒。
“意思是好不容易才忘掉那人,但听着黄莺啼叫却又想起那人吧?”
“大致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“怎么,晴明,你这话好像另有含义?”
“不是,博雅,我不是说你解释错了。”
“晴明,你明明就是这个意思,你那样说,不就表示我解释错了吗?”
“我不是那个意思。”晴明苦笑。
“晴明,你那样笑不也有点坏心眼吗?你干脆老实说出心中的想法好不好?”
“不,我是觉得黄莺那句……”
“黄莺怎麽了?”
“你认为是什么意思?”
“这还有什么意思?黄莺不就是黄莺吗?难道还有其他意思?”
“实际上这首和歌指的应该是春季吧,黄莺大概也真的在啼叫,只是,和歌里的‘啼叫’指的不是真正的黄莺啼声。”
“什么?”
“是暗指意中人的声音,大概指的是信件吧,虽然也可以解释为有关那人的风声,不过在这里应该解释为信件。”
“喂,晴明。”
“干嘛?”
“你是不是在害羞?”
“害羞?”
“你根本不用害羞,有意中人是件喜事,我也很高兴你曾经有过那种恋爱心情……”
“等等,博雅。”
“不等,有过恋情又怎样呢?要是自己作的和歌,当然可以把黄莺啼声解释成什么风声或信件之类的,可对观赏和歌的读者来说,他们怎么知道黄莺就是暗示信件?”
“不是,博雅,这不是我作的和歌。”
“啊?”
博雅本想把自窄廊上拿起的酒杯举起,却在途中顿住。
“那到底是谁作的和歌?”
“是净藏大人。”
“净藏大人……”
“嗯。”晴明点头。
净藏——三善清行之子。
将门之乱那时,净藏在比睿山修行密教降伏之法。
去年将门复苏打算对京城作祟时,他也跟晴明联手击退了将门。
目前应该身在东山云居寺。
“没想到净藏大人竟作了这种和歌……”
“作了。”
和歌的意思是:
经历种种艰苦修行,好不容易才刚忘却对你的爱慕之情,布料收到你的信件后又死灰复燃。
“唉……”
难怪博雅会深深叹气。
净藏大人,不但是高僧,也是位具有各种奇特德誉的人物。
“净藏大人今年不是高龄七十一了?”
“嗯。”
“哎呀哎呀,不过,感情这事确实很难讲,虽然令人惊讶,却又令人高兴,这事不坏。”
“可是,博雅,这和歌确实是净藏大人作的,但不是在今年春天作的。”
“那到底是哪时?”
“应该是四十年前吧。”晴明说道。
“什么……”博雅突然全身无力,“原来你说的是往昔的恋情啊?”
“不,博雅,好像也不是这样。”
“啊?你刚才不是说那是四十年前作的和歌吗?”
“的确是四十年前作的,不过,或许那段恋情仍……”
“仍怎样?”
“我的意思是,那段恋情也许还未结束……”
“那真是太……”
博雅一脸不胜感慨之情在此顿住,又接着问:“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?”
“你干脆自己去问他本人不就好了……”
“问本人?”
“他不久会来这里。”
“什么?”
“两天前,我收到净藏大人的信,信中说要过来一趟。”
“唔。”
“信中也写着那首和歌,他问我能不能助和歌中的女子一臂之力。”
“这样好吗?”
“什么好不好?”
“我是说,我人在这里好不好?这应该是私下商讨的事吧。”
“没问题,他知道你会在,我事前已经告诉他,他来那天,源博雅大人也会在场,既然他明知你在这里仍要来,不就表示没问题吗……”
晴明还未说完,蜜虫即自窄廊彼端拐角出现。
蜜虫挨近后坐在窄廊上说:“净藏大人刚才莅临了。”
“请他来这里。”晴明说。
蜜虫垂脸点头说声“是”,又从窄廊走开消失于彼端。
不久,蜜虫再度回来,身边跟着净藏。
净藏以看不出是七十一岁高龄的矍铄步伐走来,在窄廊坐下。
他面向庭院,落座于相对而坐的的晴明与博雅之间后退两步之处。
蜜夜搁下新酒杯,在酒杯内斟酒。
酒杯内斟满酒后,净藏举杯送至自己唇边自言自语道:“好久没酒喝了。”
接着撅起嘴唇津津有味地吸允酒,喝进胃内。
待那酒渗入体内,再吐出一口气,同时低语:“甘露……”
之后把空酒杯搁在窄廊,蜜夜打算往杯内斟酒时,净藏低语:“不用了,够了。”
净藏那张满布深浓皱纹的脸庞微微泛红。
“醉了……”
他那表情确实像是喝醉了。
不过一小杯的酒,净藏喝下后似乎立即在他体内循环。
坐在眼前的这人无疑是位七十一岁的老人,但那模样却宛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幼儿。
“很美的庭院。”净藏望着庭院道。
不仅繁缕,庭院四处还可见到冒芽的荠菜和宝盖草。
自屋檐斜射下来的阳光已抵达净藏的膝盖前方。
“晴明,你看过我给你的信吧?”净藏改用一本正经的口吻问。
“是,倘若有我能效劳之处,请尽管提出……”
“哎,这事说来很丢脸,明明是我惹出的,却必须拜托你善后。”
净藏浮出羞愧般的笑容继续说:“可是晴明,我觉得这类事还是全权交给你这样的人处理最好……”
说毕,他望向庭院。
午后阳光中飘荡着梅香。
“这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,当时此事也隐约传出风声,或许你多少有所耳闻。”
“是。”
晴明点头,净藏继续说:“博雅大人,您大概会觉得无聊,就当我在述说往事,姑且听之可好?”
“那是当然的。”博雅低头行个礼。
净藏无言点头,交互望着晴明和博雅说:“以前曾发生过这种事……”
之后净藏开始述说起那段往事。
四十年前——
当时净藏才三十出头——
有位名为平中与的人,乃近江国守。
家境很富裕,膝下有好几个孩子,其中有个女儿,那女儿花容月貌,头发很长,举止温柔,也有才华。
中与和妻子非常疼爱这女儿,有不少身份高贵的男子来夜访但父亲中与不允许女儿接受。
忠于打算将来送女儿进宫伺候皇上。
然而此女直至二十岁始终没有机会进宫,这时发生怪事,某妖物附在女儿身上。
此女被妖物附身而卧病在床,躺了好几天一直无法起身。
“这大概是某种作祟吧。”
中与遣人到处搜寻会持咒祛病的法师,请他们来祈祷念咒,却完全无效。
“睿山有位名为净藏大人的高僧。”中与家下人如此说。
净藏当时虽然才三十出头,却早已赫赫有名。
近江守中与马上遣人前往睿山,厚礼拜托净藏,净藏也答应动身。
来到近江国后,净藏隔着垂帘为女子持咒。
结果立刻拔除了附身妖物,眨眼间女子便恢复健康。
净藏打算返回睿山,却被中与挽留。
“请大人无比在我家住下,继续为我女儿持咒几天。”
净藏接受对方恳求,留了下来,在中与宅邸住了几天,为女子进行加持。
某天,偶然风动,卷起垂帘,净藏看见女子的容貌与身姿。
净藏内心立即兴起恋慕之情。
那情感之强烈,连像净藏这样的高僧都无法专心把经念好。
如此继续下去的话,净藏不知自己到底会做出什么事。
他只能返回睿山。
然而——
当他打算回睿山时,中与又挽留他。
基于恋慕之情,又有人挽留,净藏也就情不自禁的继续留下。
这段恋情令净藏食不下咽,逐日消瘦。
当中与家下人开始纷纷怀疑,这回可能轮到净藏被附身时,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,感情如此深浓,女子当然不可能毫无知觉。
“净藏大人……”女子在垂帘后开口:“您怎么了?”
这天刚好终于外出不在邸内。
听到温柔的问候声,净藏再也无法忍耐。
他掀开垂帘进入房内,一把搂住女子说:“有鬼附在我体内……”
净藏在女子耳中注入烈火般的话语。
女子没有抵抗。
“我体内也有鬼……”
她也搂住净藏。
两人有了夫妻之实。
中与即他人立即察觉此事。
“你真是个不知羞耻的和尚,本以为你是位大德,原来不是,我上当了。”
中与如此臭骂净藏,净藏无话可说。
“我不能在待下去了。”
净藏告别中与宅邸,他虽离开宅邸,却也没脸回睿山。
于是幽居在鞍马山。
他远离村庄结庐,每天在瀑布下修行,诵经不止。
然而,他依然无法忘却那女子。
整天心不在焉,脑中浮出的尽是——女子的脸庞、声音、柔软的肢体、温暖的肌肤温度。
一年——
两年——
三年过了,净藏也收了弟子,但仍忘不了女子身影。
某天,早上醒来时,他发现枕边搁着一封信。
“这是谁搁的?”
净藏问弟子,弟子们却说不知道。
打开信件一看,正是那女子送来的。
“这封信来自我暗暗心念的那人。”
信上只有那女子亲笔写的一首和歌。
意思是:进入鞍马山中的人儿啊,无论路途再如何黑暗,请你顺着来时路回到我身边吧。
到底是谁把信送到这儿?
当然不可能是女子亲自送来的。
净藏当下心乱如麻。
他虽然佯装若无其事,但图具其形的袈裟正如遇上暴风雨的树叶,已飞往天空,净藏手足无措的令人同情。
“目前暂且不管这事,还是专心修行吧……”
他埋头勤奋苦行,打算忘掉女子的事,却无法做到。
半夜——
净藏一路奔下鞍马山,前往女子宅邸,遣人去通告自己来访之事。
女子避人眼目迎净藏入宅邸,再度结为露水夫妻。
虽然净藏当晚便回到鞍马山,思念女子的感情却有增无减。
全身都快要支离破碎。
他送一首和歌给女子:
女子也送来一首返歌:
意思是:难道你已完全忘掉我了?听到莺啼才响起我,令人感到可悲——净藏又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966xs.com